(记者 董良军 通讯员 张海浪)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搬迁社区后续管理服务,大力探索五个五工作模式,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可致富。
采取五种方式,实现全面覆盖。建立工作台账,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组建党组织和选派党建指导员、设立群团组织五种方式,在300至500户以上搬迁社区单独组建党组织59个,在300户以下社区采取联合、挂靠方式组建党组织209个,对暂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社区选派党建指导员509人、第一书记108人,设立工青妇群团组织45个,大力推动易地搬迁社区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建好五支队伍,配强工作力量。着力建强党组织书记、两委班子成员、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和后备力量五支队伍,采取从担任过村组干部的搬迁党员群众中优选、机关下派、党建指导员或第一书记转任等方式,为新建社区党组织选优配齐党组织书记51人、两委班子成员72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社区工作者和四支队伍建设。同时,倾斜党员调控计划,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2人,新发展党员21人,不断壮大搬迁社区后续扶持发展工作力量。
落实五项保障,夯实服务基础。落实新建社区干部补贴、党建工作经费、办公服务经费和建设党群服务中心、配齐远程教育设备五项保障,加大易地搬迁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力度,配齐八个一百远教扶贫设备,在条件较好的社区建设示范广场,开办电商示范店、成立区域化培训中心。从市管党费中为每个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奖补5万至10万元,同时,严格按照现行标准上限落实社区干部补贴和党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确保社区有充足能力办事服务。
健全五项制度,推动规范运行。建立健全党组织对其他各类组织的领导制度,以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公共服务和资金项目,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双向管理服务制度,迁出地党组织负责保障搬迁党员群众的土地、林地承包流转权益等其他政策权益,迁入地社区党组织负责做好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养老保险等基本保障服务;建立帮包联建制度,全市共确定市级帮扶部门22个、包抓县科级领导50余人,选派工作队40余支,倾力打造一批党建引领强、产业基础好、配套设施全、公共服务优、社会治理新、村风民风淳的易地搬迁社区示范点;建立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搬迁社区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推行五项机制,确保作用发挥。全面推行支部+产业发展支部+社区治理支部+文化建设支部+创业就业支部+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五项机制,充分发挥搬迁社区党组织核心纽带作用。采取党建+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确保群众掌握至少一项实用技能;深化党建引领新民风建设,每季度开展1次道德评议活动;以户为单位建立需求清单,开展便民代办、志愿服务、微心愿认领等,为搬迁群众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