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改厕改气了,道路也硬化绿化了,我们村现在干净卫生,几乎和城里没有啥区别了!”
“种上了花椒、猕猴桃,我们确实尝到了甜头……”“扶贫搬迁后,我现在已经住进了新房子,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村里两边都是沟,以前出门办事把人能难死!现在不仅路通了,通村客运也通了。群众生活好了,村里还专门新建了停车场。”
……
行走在临渭区阳郭镇董杨村,一条条水泥路绿树掩映,一户户村民房前屋后焕然一新,一树树花椒、猕猴桃正茁壮成长,一张张淌着汗水的脸庞充盈着希望的喜悦,一句句关于脱贫攻坚发自肺腑的感叹无不让人动容。
五月入夏,离花椒采摘期也就剩一个多月。被临渭区委组织部派驻阳郭镇董杨村第一书记王磊心里开始盘算着:农民夜校要重新开始了,2017年群众种植的花椒,今年要大面积挂果采摘,可千万不能出任何意外;董正齐近期羊奶卖得还可以,务弄花椒也得抓紧了……
董正齐是董杨村一组人,贫困的原因就是因为缺乏技术。
“以前看人家养羊,我也想养。借钱买了几十只羊回来,可是最后一分钱没挣下,还欠了一屁股债。”董正齐无奈地告诉记者,他家两亩地里种植玉米、小麦,一年到头日子紧紧巴巴。家里住的是80年代盖的土房子,老父亲卧病在床,家里要脱贫根本无从谈起。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扶贫最核心的就是发展产业,这样‘造血’才真正让群众脱贫奔小康。”2016年9月,王磊和扶贫工作队同志一起来到董杨村。面对新的工作环境,他们第一时间走访群众,和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及时摸清村情民情、了解村民的产业机构。他了解村里产业特点、种植的难点和特点等情况后。根据村民产业技术落后,聘请有技术的工作队队员为村民传授花椒技术栽植,在临渭区开创第一家农民夜校。
董杨村现有446户22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9户414人,耕地面积2220亩。目前,农民夜校共培训村民1000余人次。在农民夜校的引领下,董杨村发展花椒1080余亩、猕猴桃500余亩。2018年,又发展猕猴桃50亩。直接带动群众已脱贫116户386人。
董正齐就是农民夜校学习最认真的学生,他的床头桌前现在到处放着关于花椒和养羊的专业书。董正齐自豪地说:“以前不懂,现在跟着老师学就是不一样,去年就彻底脱贫摘帽了。花椒今年挂果还不错,就看市场价格如何了。家里养的羊也长得不错,平时其他村谁家羊有啥问题,还有人请教我呢!”
董正齐家的羊奶以前是奶企业定时定期来村收购,可是今年开始,董正齐决定自己跑销路。“以前收奶一斤4元,现在我自己跑得卖,一斤能卖到5元,而且两个多小时就卖完啦。”董正齐高兴地说,“现在日子完全不愁了,自由自在还能挣钱。唯一遗憾地就是我想感谢我们的扶贫干部,请人家喝羊奶,人家都客气得不喝,你说这咋办么?心里难受啊!”
董正齐一边大声说着话,一边故意皱眉头,惹得旁边的村干部和群众哈哈大笑:“你这家伙现在越来越会说话了,以前咋不见你这么能说。”
“以前?以前我觉得这些城里人来了能干啥,王磊走到我跟前,我都害怕!但是谁能想到,扶贫干部作风这么优良,为人处世这么平易近人,看着活就干,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董正齐这样说道。其实不只是他一个人,其他村民也是这样说的。
董杨村四面环沟,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脱贫致富对群众而言简直就是高不可攀的梦想。但如今,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董正齐和乡亲们的梦想正一点一点变为现实。正如董正齐说的那样“我们村祖祖辈辈都没办到的事,这些扶贫干部们做到了”。
扶贫路上,村里谁家有学生,谁家有病人,谁家地里种的啥,谁家养了几头羊、几只鸡,甚至村里面的一草一木,王磊都如数家珍。如今,在他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越来越多贫困户脱贫摘帽。
村里村外,一草一木,无不诉说着王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坚定步伐。针对群众吃水用水难题,先后争取水利项目,为村里投资20余万元打人畜饮水井一眼、投资45万元打350米深水灌溉井一眼、建成了喷灌及管网、蓄水池等项目。先后硬化路面3660平方米。除此之外,村部新添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还安装上了监控和LED显示屏幕,村里还增加了班车停靠点……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真情实意地为群众解难题,群众才会把你当家人,才会党群一条心,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百日冲刺已经开始,为了群众稳稳的幸福,王磊和乡亲们正全力以赴奋进在幸福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