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艳潇)在脱贫攻坚战中,洋县着力锻造素能兼优的驻村帮扶战斗“铁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提供坚强保障。
注重实干,配强“领头羊”。洋县坚持以“六选六不选”为标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把政治素质过硬、党务政务熟练、农业知识齐备、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型、实干型干部选派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目前,全县110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中具有涉农专业背景的有17人,在农业部门有2年以上从业经验的有19人,担任第一书记之前在镇村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有49人。2016年至今,全县共派驻驻村第一书记中有89人次、工作队员中有169人次,受到过省市县各级表彰,真正做到了把最“硬”的干部,用到最“硬”的脱贫攻坚主战场。
关心关爱,夯实“后勤处”。洋县先后出台《加强第一书记和联户扶贫工作队管理激励的意见》《关于加强和规范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工作保障落实的通知》,按照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每年各1万元配套工作经费,按照驻村干部每人每天不低于40元标准落实生活补贴,按照每月0.8元/公里报销4趟往返交通费,按照每月100元落实通讯补贴,每年组织一次体检、购买一份意外保险来关心关爱驻村干部。同时,坚持常态化、制度化关心慰问驻村干部,构建完整的关心关爱机制,为驻村干部“下得去、守得住、干得好、有成效”解除后顾之忧,激发工作热情。
培训教育,建强“作战团”。按照分级、分类培训原则,由洋县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各行业推进组牵头单位,重点围绕政治理论、脱贫攻坚政策、发展集体经济、农村股权改革、扶志扶智等内容每年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确保全县驻村干部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5天。自2015年至今,由县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累计组织举办培训班135场次,驻村干部在熟悉扶贫政策、落实帮扶措施、熟练群众工作、提升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强化脱贫带富能力等方面,均取得较大提升。
蹲苗育苗,淬炼“后备军”。洋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锻炼的“试金石”,将年轻干部、单位中层、后备干部、中长期培养对象选派到贫困村担任驻村干部,接受艰难险重任务挑战锻炼,在脱贫攻坚战一线历练干部、识别干部、培养干部。目前,全县驻村干部中90后60人,80后113人,单位中层54人,后备干部210人,中长期培养对象251人,为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积蓄后备力量。2016年至今,累计提拔重用驻村干部44人次,驻村干部中“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
据悉,在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洋县顺利进入陕西省综合评价“好”的序列,稳居全市第一方阵,顺利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