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辛成
文明是一个幸福的微笑,是一次温暖的搀扶,是一句礼貌的问候;文明是人们举手投足凝结成的美丽,是人们共创、共建、共享的幸福之果。如今,漫步新区的大街小巷,文明气息不仅表现在优美的城市环境中,更体现在市民的行动上。
“当文明成为一种习惯,大家互助互爱,就会升华为无往不胜的城市精神,我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一位市民这样告诉记者。
文明,浸润城市每个角落
一座城市的文明应该是立体的,应该体现在城市的每个侧面。
在新区各个社区,群众活动有声有色,邻里关系温暖如春。今年4月3日,正阳路街道办事处沮河社区的“民情直通车”深入推进“民生访谈”,11名民情联络员走家串户,通过社情民意天天谈、骨干力量月月谈、和谐楼院季季谈、社区工作综合谈,将登记在亲情台账上的群众诉求,及时处理、快速回应,民情联络员真正成为了群众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一座连心桥。在乡村,变化更加明显。通过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平安村等活动,乡风文明不断提升。
文明,提升市民素质
家住咸丰路街道锦园社区的马大爷,几乎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在街巷内开展义务巡逻,将街道两侧停放不规范的自行车摆放好、随时随地劝导不文明行为……如今,在新区有数百名像他这样的社区志愿者。
通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小手拉大手”“文明在心、创建有我,不给他人添麻烦”等活动,新区各个社区开展了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民主法治素质等六大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聘请了一批义务监督员,设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监督岗”,对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暗访、监督和劝导。结合暗访监督结果,对文明行为进行宣传褒扬,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公开曝光。
如今,当你走近新区的市民中间就会发现,文明已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大家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着这座城市。
文明,塑造城市精神
人,是文明的主体。提高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关键在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键也在人。新区各社区在市民中广泛宣传“人人支持创文、人人参与创文”的文明理念,潜移默化地提升市民素质,让市民在红绿灯下讲文明,在斑马线上知荣辱。文明礼仪的宣传教育实践,让市民更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市民素质的提升,引导市民形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家住沮河社区的王大爷这样告诉记者:“我们社区从一个脏乱差、‘三不管’的社区,建成了一个生态文明、绿色和谐的社区,社区健身房、环保图书角、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成为社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区内外许多同行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取经,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市民素养品质真的是提高了。也是啊,生活在美丽的环境里,又有谁舍得破坏自己的家园呢?”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家园,城市因为有了文明的市民而变得从容;文明,城市因你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