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朝辉)3月25日,笔者走进位于新区咸丰西路的秦汉面庄店内,发现每张桌子上面都放有一副特别的筷子,它们的颜色要明显不同于自用筷,而且长度比自用筷长3-4厘米。看到我们发出好奇的眼神,秦汉面庄经理张卫锋这样说道:“年初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我们坚持按照新区防疫工作的统一安排做好防控工作,直到3月1日才正式营业,始终坚持每天进行消毒。为了更好的保障市民健康,我店专门购置了一批公筷,多人就餐时我们在送餐中会专门配送公筷,并提醒顾客使用,这样群众吃的放心,吃的安心,我们也开心。”
自2018年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市民文明素养逐步提升,尤其年初全国范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已成为广大市民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3月17日的新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推进会也特别强调,中小餐饮门店要推行使用公筷公勺,倡导文明健康用餐,提高公共卫生水平,促进良好卫生习惯养成。
餐桌文明是城市文明的一个方面,使用公筷是安全、健康、卫生的用餐方式,也是文明礼仪的体现。使用公筷、文明用餐、健康生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按照近期省委文明办倡导以“使用公筷、文明用餐、健康生活”为主题开展公益宣传的通知要求,新区结合“创文保卫”工作,在全区中小餐饮门店推行使用公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