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局
打好防疫复工组合拳
连日来,市自然资源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资源保护、用途管制、生态修复、移民搬迁、不动产登记等重点工作,确保全年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优化要素供给,提升地政管理水平。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投向中省市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继续坚持上门问需、主动对接、集中指标办大事等做法,进一步畅通重点项目用地绿色通道。坚持盘活存量、挖掘潜力不放松,深化旱改水补改结合、工矿废弃地、双退试点等工作,积极推进新增用地指标分配与存量用地盘活相挂钩,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为城市发展拓宽用地空间。
加强源头管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按照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目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建立耕地占补指标台账及指标调控审签制度,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强化农业设施用地监管,根据生产实际确定辅助设施用地规模上限。同时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做好土地收储与集体建设用地上市工作,推动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用于发展乡村产业。
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矿产资源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依规做好矿业权审批及矿业权出让、审批登记发证、标界与清理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剩余26家地热矿山的出让收益评估工作。扎实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建立绿色矿山创建长效鼓励激励机制,推动全市绿色矿山建设实现以点带面的整体转变。
坚持多措并举,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开展重点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调查,编制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张图,聚焦旱腰带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探索利用市场化办法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同时以镇为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土地整治制度体系。积极开展土壤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推动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坚持精准发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居乐业行动,按照后续扶持1+7政策精神,加强双示范安置社区建设,强化集中安置社区产业培育,推动实际入住质量、搬迁群众就业双提升。认真履行两联一包责任,加大结对帮扶和产业扶持力度,持续扩大农田整治、光伏产业、畜牧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等产业增收渠道,推动旧宅基地腾退复垦与增减挂钩指标流转深度结合,助力脱贫攻坚。
强化民生理念,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在大力推广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的基础上,创新探索其他不动产登记业务的互联网+模式,切实抓好百佳窗口创建工作。全面落实《咸阳市处理国有建设用地上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原则,全面做好治理项目审核、隐患点核销、隐患点维护升级工作,大力开展避险演练、宣传培训、监测预警等工作,不断提升地灾防治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完成规划编制,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开展双评价双评估、专题研究等工作,完成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切实做好互联网+在线举证、实地核查工作,全力配合国家做好统一时点数据核查、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统筹做好水流等自然资源及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等工作,建立完善权籍管理数据库。
搭建数字平台,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按照底数盘得清、管理落得细、服务跟得上、运行跑得快的总要求,以智慧国土平台搭建为总目标,以OA系统、一张图为基础,全面加强业务运转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整合三调、权籍调查、国土空间规划、矿山管理、地灾防治、执法监察动态巡察等数据成果,全力构建底数齐全、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国土空间信息基础平台及一张图,努力打造一网打尽的网络格局。(刘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