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渭南全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2020-03-05 10:10  渭南日报

聚焦重点 统筹推进 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全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渭南日报记者 吕佳 见习记者 贾维

3月4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健委、扶贫办、发改委、外经局、人社局、林业局、金融办7家单位在发布会上进行了通报。

市卫健委

紧盯关键环节重点部位,依法科学精准防控

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荣岗在通报中说,截至3月4日8时,全市现有确诊病例2例,在唐都医院隔离治疗。已治愈出院13例,其中在市中心医院隔离治疗的11例全部出院,在唐都医院治愈出院2例。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疑似病例已于2月24日清零,所有县(市、区)均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张荣岗说,与前阶段相比,我市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不断拓展,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全面恢复,但面对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人员陆续返岗、公众出行流动的情况,疫情反弹风险不容忽视,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毫不松懈地抓紧抓实各项防控措施。

当前,全市必须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要求,以县域为单元,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在防输入上,强化管控,紧盯“一界两站”等重点部位,对不同风险地区来渭返渭车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做到全程监管、落地查人,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在防输出上,夯实责任,发挥各级进京管理工作专班作用,严格排查管控,坚决防止疫情输入北京;在防扩散上,织密网眼,落实社区(村)“片长制”,领导干部划片包干,组织更多力量下沉社区、村组,扎实做好健康管理工作;在重点部位上,精准施策,对商超、农贸批发市场、餐饮、酒店等重点场所,严格落实环境卫生整治、消毒、通风、“进出检”、限流等措施,对监管场所、养老机构、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特殊场所,开展预防性卫生措施,对所有乘坐公共交通车辆人员,进行测温和身份验证;在复工复产上,科学指导,组成10个技术指导组深入各县(市、区),同时,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环境卫生整治、防病知识普及,引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

市扶贫办

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目前,我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项目建设有序开复工、产业发展有力推动、就业创业稳步开展、联村帮扶逐一展开、其他“八个一批”也分步实施,摸底子、定举措、补短板、强弱项,已成为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特点。

据市扶贫办副主任贾向东介绍,截至目前,我市24.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解除贫困、5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退出、5个国定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由7.5%降至为现在的0.84%,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辉煌的战果。

今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是:全年完成2.8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贫清零任务,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效。

贾向东说,围绕目标任务,今年脱贫攻坚工作重点有:发展主导产业,实现有劳动力、有发展条件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有1个稳定增收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消灭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每个贫困县打造1-2个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充分就业,确保有劳动力、有发展条件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加快项目建设,包括产业扶贫项目、就业扶贫项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公益岗位项目、教育扶贫项目、健康扶贫项目、危房改造项目、金融扶贫项目、生活条件改善项目、综合保障性扶贫项目、村基础设施项目、村公共服务项目等,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加快补齐短板,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八个一批”政策要求,开展全面普查,查找短板弱项,制定解决措施。巩固脱贫成果,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攻坚期内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摘帽县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市发改委

落实“项目建设提升年”行动,确保年内重点项目投资突破千亿

“市委、市政府将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提升年’,全市计划实施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420个,年度计划投资突破1000亿元。”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项目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王俊在通报中就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张王俊说,我市今年省、市级重点项目数量、质量均有新的突破,项目数量比上年增加60个,年度计划投资比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产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占比达到54%,比上年增长近10%。列入省级重点项目39个(不含韩城),年度计划投资299亿元。

当前,我市项目开复工情况如何?张王俊说,疫情发生后,市发改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项目策划储备、论证审批和有序开复工。截至3月3日,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95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复工23个。3月3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在澄城县举行了今年第一次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预计3月底前还有122个项目陆续开复工。

据介绍,全市“项目建设提升年”行动主要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着眼解决当前项目建设中协同难、推进慢,以及项目建设质量效益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具体工作有:切实加快推进项目开复工,确保60%的市级重点项目于3月底前开复工,把疫情对项目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切实加快项目审批速度,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时限、缩环节、减前置、优流程,为项目早日开工争取时间;加强项目要素保障,紧盯中省资金投向,积极策划储备项目,争取中省投资强基础补短板项目;切实加强项目服务,着力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切实加快项目推进,开展“晒亮点、比贡献、拼干劲、超先进”项目建设竞赛,每两月进行一次讲评推进;持续加强项目监测调度,建立市级重点项目指挥调度平台,努力实现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和有序接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市外经局

聚焦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千亿

“全市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工作全年的总体目标是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千万美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家,新签署国际友城1个。”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局党组书记、局长、外事办主任王德强在发布会上说。

据王德强介绍,围绕全年总体目标,重点做好5项工作:全力以赴促内资,科学精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及时调整和策划投资项目,积极筹备已安排的境内外招商活动,力争招引一批“高精尖”项目落户我市;精准施策稳外资,力争引进一批外资企业,重点支持在疫情期间为渭南作出突出贡献的进口企业和机构,加快推进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对重大项目、重点问题专门研究,提前谋划土地、资源、政策等要素,为项目落地提供各类要素保障;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加强与现有国际友城的互访交流,力争新签署1个友城;持之以恒优服务,积极协助企业、项目解决复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向外商投资企业传递疫情防控信息,争取外方对我市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王德强说,面对疫情,市外经局有针对性地出台了18项工作措施,并向全市招商系统发出倡议,全面实施“不见面线上招商”,全力促内资、稳外资、跟合约、推项目,确保疫情期间项目招引不断档、不掉线。利用网络、微信公众号、大数据招商平台向外推广发布我市包装策划的优质招商引资项目,对于有签约意向的项目,加强网上对接、洽谈力度,与意向企业深入沟通,推动项目尽快签约;对于成熟的项目做好项目初审、项目合同起草等基础工作;对于急需签约的项目,通过邮寄项目文本的形式进行签约,确保疫情期间我市项目招引的热度不减,关注度不降。截至2月26日,我市共完成招商项目71个,总投资额467.22亿元。

市人社局

多措并举稳就业,保障农民工返岗复工

市人社局副局长董建明在通报中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人社局将保障农民工返岗和企业开复工作为当前就业创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据介绍,截至3月2日,全市共动员组织转移农民工返岗复工4.3万人,开展“点对点”组织农民工返岗就业89批(次),集中安排专车567车次输送务工人员4585人,提供购票服务和配合企业接回等其他方式帮助外出转移3.8万人,支持全市重点企业复工35家,帮助解决复工就业1839人。

董建明说,疫情发生后,市人社局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协作机制,实施农民工复工“返岗护航”行动。发挥工业企业专项奖补资金、就业补助资金、职业能力提升专项资金等三项稳就业专项资金作用,为农民工就业创业、企业复开工提供政策助力。支持企业开展职业能力提升行动线上培训,稳定就业岗位,目前全市共组织培训35班次,参训企业员工达3783人。及时将全市所有“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调整为网络线上招聘会,为用工双方搭建便捷平台,解决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线上招聘活动76场次,组织用工企业854家,达成就业意向5400余人。

据了解,我市还出台实施了职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就业补贴、职业介绍补贴、交通费补贴、临时生活补贴、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返还政策、标准化创业中心服务补贴、企业社会保险费减免、个人社会保险补贴、临时公益性岗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农民工转移就业创业。

市林业局

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大力推进造林绿化

市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卢益民介绍,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市林业局扎实推进植树造林绿化工作,严格野生动物资源管护,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

卢益民说,2019年以来,我市共立案侦办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案件15起,查获救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5只,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9只,收缴作案工具125个(套、只)。查处行政案件17起,行政处罚18人,以空前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遏制了非法猎杀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植树造林国土绿化方面,全市各级林业部门持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区域绿化,大力开展森林抚育,全年共完成营造林66.3万亩。占省林业局下达我市三年营造林滚动计划年度64亩任务的103.6%,其中完成造林绿化50.09万亩,占市委、市政府年度45万亩任务的111.3%。

据介绍,2020年全市各级林业部门将严格落实中省野生动物保护各项决策部署,以创建森林城市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管护,扎实推进生态修复行动。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管护,继续做好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制定出台全市野生动物保护“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完成全市人工驯养繁殖场所摸底调查。持续推进植树造林绿化工程,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积极推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推进全市重点区域绿化,完成全市县乡道路和537个行政村绿化提升;精心组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年底前完成所有林业工程建设计划任务;全力助推生态脱贫,优先将项目资金向贫困镇村安排和倾斜,加快贫困地区生态治理,继续免费向贫困户发放经济林苗木,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市金融办

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

市金融办副主任石党军在通报中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市金融办会同人民银行渭南中心支行、渭南银保监分局,成立了我市金融系统防控疫情、金融服务保障工作协调小组,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截至目前,全市金融系统已全面复工。

据介绍,疫情期间,办理疫情防控资金拨付168笔5519万元,开通疫情防控期间企业信贷绿色通道,对接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相关企事业单位440余家,为其提供新增授信支持12亿元,已成功发放贷款8亿元。全市金融系统为疫情防控捐款183.74万元,捐赠物资10500多件,价值44万元。

石党军说,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对于受疫情影响企业,各银行机构及时掌握企业信息,优化信贷流程,合理延长贷款期限,有效减费降息。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各银行金融机构承诺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但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小微客户,通过调整还款付息安排、完善展期续贷衔接、适度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进行纾困帮扶。同时,搭建政企银企服务平台,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截至目前,已为第一批疫情重点保障企业发放贷款6000万元,13家企业正在完善相关手续,近期将再新增授信贷款1.4亿元。后续还将筛选第二批、第三批,继续提供给银行机构,保持金融业向我市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持续“输血”。

另外,各银行机构积极主动与农户、个体工商户、涉农小微企业主对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有效满足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全力保障农副产品生产和春耕春种农资供应的信贷资金需求。

石党军表示,2020年,市金融办将通过强化“合作保障、增信保障、要素保障、渠道保障”四个保障,促使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机构种类不断扩大,产品不断丰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充分发挥金融支持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

全站热点
长安区委书记王青峰主持召开区委专题会议

2020-03-04 18:30阅读

勉县45家规上企业复工复产

2020-03-03 13:03阅读

三原:“三级书记”尽锐出击战疫情

2020-03-02 10:06阅读

郑光照在中心城区统筹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上强调 强化措施 巩固成果 确保疫情防控最终胜利

2020-02-28 08:15阅读

长安区校建项目建设高效推进不停步

2020-02-25 14:31阅读

宁强搭建平台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2020-02-22 15:02阅读

新城区“九项举措” 吹响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疫情防控冲锋号

2020-02-19 16:0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