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蘑菇书记’还是‘鸡蛋书记’啊?”村民肖文华笑着问我,“都行,都挺好,能给咱村出上力,帮上忙,咋称呼都行。”我也笑着回答。听着老肖这样问,其实我心里也挺热乎的。
去年以来,我带领并引导群众不断壮大培育村上的特色经济,发展大棚樱桃、蘑菇、草莓、蔬菜、苗圃种植和养鸡、养猪养殖业,探索种养结合、特色经济作物与常规农作物共同发展的路子,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又引进了星空园艺花卉种植基地项目和圣鹏鑫肉鸡养殖项目,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助推全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产业就业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牛鼻子”。我们村现有贫困户10户23人,除过4名学生和年老多病无劳动能力4人外,其余15人全部实现了就业,在村上企业合作社打工的贫困户有6人,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而且光伏分红和企业入股分红实现了全覆盖,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巩固了脱贫成果。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敢有丝毫懈怠,非常时期拿出非常之功,持续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疫情期间,我村80多吨鸡蛋和10000多斤蘑菇严重滞销。我第一时间与种养殖户商议对策,确立了线上线下两方面销售策略,一方面线下积极与采购商、批发市场、生活超市对接,一方面在线上利用朋友圈、各类微信交流群进行销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滞销鸡蛋和蘑菇转眼间销售一空,销售渠道畅通了,稳定的市场关系也形成了。
走进塬畔村设施大棚,樱桃花竞相盛开,务工农民在树下仔细地“点花”授粉;星空园艺花卉种植基地的花木已在萌动、返青、生发嫩芽,养花人正在耐心地为秋海棠“打头”;养鸡场工人忙着给鸡喂饲料、喂水、收鸡蛋,忙的不亦乐乎。塬畔村随处可见农民们忙碌、奋斗的场景,显现着村民对创造美好生活的干劲和憧憬。
今年,我要继续引导群众不断壮大培育村上的特色经济,发展大棚樱桃、蘑菇、草莓、蔬菜、花卉种植和养鸡、养猪养殖业,探索种养结合、特色经济作物与常规农作物共同发展的路子,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全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王益区交通运输局派驻王益街道办塬畔村第一书记李存刚讲述
本报记者 谢艳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