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新春走基层丨新春再探“宝葫芦”

2020-01-25 13:04  渭南日报

记者 彭斌

1月22日,农历腊月廿八,在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村民购置年货,打扫庭院,一股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72岁的“葫芦雕刻达人”张志智,正在收拾案头,整理自己的葫芦作品,准备农历新年的到来。

过去的一年,通过本报及多家媒体的报道,一双手、一把刻刀、一支画笔,七旬老人张志智运用上彩、镂空、镶嵌等多种工艺,雕刻出一个个精美的葫芦工艺品,他的“宝葫芦”脱贫故事被更多人所熟知,自己也被评为2019年度“渭南标杆”。

葫芦谐音“福禄”,其枝茎称为“蔓带”,谐音“万代”,一直被寄予无数美好的期许。2015年张志智被识别为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合自身的书法绘画功底,2017年开始试着雕刻葫芦,2018年顺利脱贫。刚开始做葫芦雕刻时,张志智只在葫芦表面刻线条轮廓、上色,后来逐渐尝试镂空技艺,到现在,他的葫芦工艺品大多都是镂空,这也是他最喜欢的雕刻手法,他说:“一个葫芦工艺品最终的成形,除了与设计图案有关,还同葫芦自身的形状有关,二者要互相契合,刻出来的葫芦才会漂亮,因而每件作品也不会完全相同。”

在张志智的案头,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葫芦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形象活泼、栩栩如生,画面层次分明。一件发出七彩灯光的旋转葫芦工艺品,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原来这是他新近钻研的新工艺,经过通电发光,让传统工艺葫芦“活了起来”。同时,他还把小音响嵌入葫芦工艺品里,制作成“蓝牙音箱葫芦”,让人眼前一亮,张志智说:“通过嵌入音响发现,从不同镂空葫芦里发出的声音,因葫芦的大小、形状而不同,音质要比单纯音响发出的更好一些。”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用在张志智身上,非常合适。虽然年过七旬,他还经常上网浏览、查阅雕刻相关知识。为了扩展技术,张志智买了一台激光雕刻机,可以实现在玻璃上作画,制作仿景泰蓝工艺品,丰富自己的工艺品种类。不久前,利用闲暇,张志智还到西安古玩、工艺品市场转了转,进一步了解工艺葫芦的市场及前景。与此同时,他还申请了“快手账号”,学着年轻人玩起了快手,把自己的葫芦工艺品发到快手上,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他说:“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得非常快,自己想让更多的人关注葫芦雕刻。”

随着岁数的增长,张志智想把葫芦雕刻艺术传给更多的人,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些手艺。“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我不但脱了贫,也让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张志智说:“随着规模扩大,我会带动邻里乡亲种植葫芦,就不用到外地收购葫芦了。”为了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县镇村各级部门都关心、帮扶张志智,前段时间还在潼关古渡坊景区为扶贫产品开辟了专区,并筹备开设一家葫芦工艺品专卖店,让更多游客关注、了解葫芦雕刻。

新年有新愿望。新春过后,张志智计划种植棒子葫芦、天鹅葫芦等异形葫芦,准备在特殊葫芦上探索新工艺。交谈中,他的眼神充满着对葫芦雕刻的热爱,让我们一起祝福张老,在暮年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葫芦天地。

全站热点
洋县“一六一”模式高质量聚力就业脱贫

2020-01-24 15:06阅读

汉中消防支队多举措强力打通“生命通道”

2020-01-23 13:07阅读

区交通运输局召开公车治理工作推进会

2020-01-22 14:21阅读

县总工会召开工会经费收支预决算培训会

2020-01-20 18:16阅读

延安市深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工作小记

2020-01-18 17:04阅读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未央区疾控几十年坚持上门慰问退休职工

2020-01-16 17:40阅读

杨长亚接受省纪委监委秦风网专访

2020-01-15 08:1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