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红卫 通讯员 吴菁
初冬时节,一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在耀州大地上涌动,不论是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还是校园课堂、社区广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随着受众不同而展现出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同“堂前燕”一般,翩翩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全会精神成果惠及面不断拓宽,干部群众获得感切实增强。
紧贴群众需求 构建精准宣讲模式
理论宣讲并非照本宣科,政策解读也绝非大话套话。面对宣讲对象分众化的现实情况,耀州区积极探索精准宣讲新模式,将理论宣讲的出发点架构于群众坐得住、听得懂、悟得透之上,将政策解读的最终归宿总结为增强宣讲的针对性、感染力,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在耀州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怎样简明而鲜明地理解《决定》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19411113134这个手机号来记住它:‘194’就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董家河镇,耀州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董薇以一组手机号向围坐身边的干部群众解读了《决定》的内容。该镇干部崔顺吉在听完整场报告后谈到:“这是一场浅显易懂、易于识记的宣讲报告会,内容很有针对性,全会精神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指示性纲领,而是指导我们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的指明灯。”
为了做好宣讲对象的特殊“翻译官”,讲解干部群众最关心的事,耀州区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针对宣讲对象在基层的特点,归纳梳理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最为关注的话题。经过充分而广泛的调研后精心备课,全会精神变身为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全面从严治党与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一人,场场宣讲都紧扣“制度”、“治理”和“现代化”等关键词,深入浅出地阐释、解读了精神要义。
灵活宣讲方式 提升互动性与参与感
开展菜单式宣讲是耀州区全会精神宣讲的一项主要举措,为宣讲好全会精神,耀州区委宣传部和区委党校制定专题“菜单”,由全区各级各部门进行点单宣讲,灵活多变的宣讲方式,增强了宣讲团与干部群众的互动性,提升了参与感。
11月30日上午,耀州区北街小学一年级三班教室内,40余名“红”孩儿宣讲员正在聆听着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宋剑波所做的全会精神宣讲。“听完宋校长的课,感觉我的角色并不是单一的小学生,在跟他的互动中,我明白了‘红’孩儿宣讲团成员肩上的责任,接下来我要通过实际行动,让红色基因不仅在自己身上开花,还要像蒲公英一样,散播出去,传承开来。”“红”孩儿宣讲员贺一郡说。
当日,耀州区照金镇飘起了小雪,在银装素裹的陈家坡会议旧址展馆门前,围坐了一群不畏严寒的北梁村村民,他们自发拎着小板凳赶来听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杜天祥讲解四中全会精神,在听到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之处,还时不时地拍手叫好。据悉,四中全会召开之后,“老杜”已经陆陆续续讲解了10余场次,听课人数达到近千余人。他说:“作为草根宣讲员,我要认真学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全会精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游客和群众,发挥好基层宣讲员的作用。”
掀起宣讲热潮 汇聚奋进力量
“四中全会刚开过,群众心里喜呵呵,制度治理涵盖多,十三方面细细说……住有所居高楼起,文明和谐有管理,乡村振兴不忘根,五年计划齐推进……”12月10日,在锦阳路街道水峪村,耀州区“草根”宣讲团成员赵百正老人正用快板的表演方式宣讲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他根据城里社区居民生活的大变化,把言简意深的“书面语”变为易于理解的“说唱”,用方言编排了快板,演出当中还结识了同样热爱快板写作与表演的水峪村村民杨建记,鼓励他参与到草根宣讲的队伍当中。
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工作开展以来,耀州区积极探索推行“一二三四”宣讲工作法,采取“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的方式,或幽默风趣,或犀利深刻,或春风化雨,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宣讲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生气,干部群众理解得也更为轻松,全区学习贯彻宣传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迭起,不断凝聚了耀州干部群众团结向上的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