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资产清了 集体强了 农民富了——合阳县沟北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调查

2019-12-28 12:10  渭南日报

渭南日报记者 张向辉 程瑾

冬日清晨,当橘红色的阳光洒落在成片相连的温室大棚上,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内已是一派繁忙。12月17日,记者来到这里,探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沟北故事”。

沟北村地处黄土台塬边缘,曾是合阳县典型的贫困村。2017年以来,沟北村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两个全面、五个探索”总体要求,全面清产核资,盘活闲置资源,发展股份合作,壮大集体经济,呈现出“清了资产、强了集体、富了农民”的可喜局面。

沟北村是省、市、县确定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导试点村,目前,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经济作物2200亩,培育各类实体37家,集体经营性资产达到1086万元。2018年,集体经济盈利73.2万元,净利润42.2万元,分红3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万元。

清产核资制定章程告别“糊涂账”划定“路线图”

“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首先要搞清楚集体资产有多少,农民享有什么权益?”沟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李存才说。

2017年7月20日,沟北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幕拉开。他们采取“全面清理、分类登记、逐项核实、产权界定、审计评估、公示确认、审核上报、数据录入”和“先清村‘两委’干部,再清党员,后清群众;先清地,再清物,后清账”的“八步六清工作方法”,清核集体资源性资产6064.56亩、经营性资产276.95万元、公益性资产922.12万元,沟北村六十多年的集体家当变得清晰可见。

完成了改革的第一步后,2017年11月10日,沟北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挂牌成立,县级部门为其颁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有了这张“身份证”,便可开展集体资源开发与利用、资产经营与管理、农业生产发展与服务、财务管理与收益分配等业务。

随后,经过两个多月的酝酿讨论、民主协商,经全体村民、股东代表会议审定,《沟北村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这部蕴涵中央政策精神和基层群众智慧的“小宪法”顺利通过了。

沟北村以集体经营股和家庭经营股“两股构架”的形式设立总股本,对集体拥有的资源资产资金进行折股量化,将集体收益分配权折股到人、确股到户、按户分红,并实行“生不增、死不减,期满调整”的管理模式;将上级财政投入到村上的各类资金,设为“国有股”,计入集体经营股;按照“六取得、六丧失、八保留、五讨论”的准则,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40户1253人……

这些创举得到了中省的肯定,也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村民王昌录说:“集体经济发展六十多年,大家都不知道村里的家当是啥样子。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总见上面拨款弄事哩,就是见不到实际的效益和资产。没想到当了大半辈子农民,现在变成了股东,去年我家3口人领到分红258元,虽然钱不多,大家心里却是明白的、踏实的。”

股份合作创建实体

实现集体与农民收入双提升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立足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适度规模化经营,创新多样化合作模式”,沟北村正沿着这条路子向前走着。

目前,全村规模化经济作物占到耕地面积的67%,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相继创办了果蔬等专业合作社,服务全村400亩鲜桃、600亩苹果、480亩红提葡萄、500亩樱桃、800亩花椒和核桃、32座设施果菜;培育发展了丰泰电商公司、晏平花馍和9个家庭农场、32个专业大户,形成了“合作社搭台、大户唱戏、社员抱团、农产品畅销”的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发展“遍地开花”,多种经营“风生水起”。李存才总结了“三种模式”:通过集体自营,果蔬专业合作社自营的产业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公司,年收入34.6万元;通过合作经营,招引云南启成农业、海峰现代农业入股土地,保底年收入6万元,投资种植大户发展产业实现增值收入18万元;通过盘活经营,发包租赁资源性资产,年收入14.6万元。“这几年,我们建产业服务中心、建园区、建大棚、建冷库,有了这些实体,村民就可以去那里打工,集体又能收承包费、租赁费,集体资产得到很好的保值,可以说是‘一箭三雕’!”李存才补充道。

集体有了收益,如何进行收益分配?《沟北村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有规定:盈余部分的27%作为公积金用于防范风险和原始资本积累,10%作为公益金用于村上运转,剩余的63%按照股份分红。合作社成立一年来,累计各项收入755.38万元,实现净利润42.22万元。其中,苏陕对接项目为89户贫困户每户分红3000元,从净收益中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后,为1253名股东分红9.7万元。分红数额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全村270名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上班挣工资,每年获得的劳务报酬却超过了300万元。

一串串数字,见证着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和轨迹。沟北村在推进这项改革中,没有把集体经济改弱、改小、改垮,更没有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改少、改没。

使命在肩初心不改让老百姓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如今,走进沟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整洁别致的农家院落,村庄外则是集中连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层干部、产业大户、“脱贫明星”、“销售网红”各自忙碌,绘就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奋斗画卷。

听乡亲们常说村里变化很大、集体经济发展迅猛,一直在县城经营客车的王亚峰回到村里,建起了苹果产业园,去年净收入60万元;王永刚看村里人种红提致了富,回村后种了22亩,靠发展产业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去年纯收入达15万元;80后川妹付晓娇和丈夫回乡做起电商,网络直播带货,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销往上海、浙江等省市,开播4个月来销售额突破10万元……

这些变化,得益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些变化,也离不开坚强的村“两委”班子和优秀的“班长”李存才。其实,李存才当了20多年的村干部,以前就很有想法,只是受各种条件制约没办法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好政策,给他鼓起了勇气,也指明了方向。

2014年,李存才转让了经营多年的烧砖厂,牵头成立产业服务中心和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栽植鲜桃和红提。被确定为省、市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后,沟北村“两委”班子更新观念、梳理思路,整合各类资金,改善农业条件,支持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县上把云南客商投资的500亩红心苹果产业项目放到沟北,李存才每天都会去看看进度,协调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因为他清楚这个项目建成后能给集体和群众带来实际效益。到了水果上市的季节,帮助客商和果农“变现”成了他最重要的事。“大家辛苦一年为图个好收成,如果最后砸在手里卖不出去,不就白忙活了?”

“现在人均年分红78元,看似很少,但每家产业收入都是好几万元,这才是大头哩!”站在《沟北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权属规划分布图》前,李存才思索着下一步的发展思路。他眼前的这张图,将全村的宅基地、承包地、林荒地等集体资产作了标注,规划了红提葡萄、立架苹果、农户自耕等八个产业区域。这张图也被农业农村部作为教案在全国推广。

采访期间,记者走进设施农业区域的温室大棚里,看见绿油油的叶子之间点缀着红彤彤的草莓,晶莹剔透、十分诱人。“我每年在园区打工能挣一万多元,年底集体还有分红,现在政策这么好,更要加油干,脱贫致富奔小康,咱决不能拖后腿!”村民王红霞激动地说。

全站热点
阎良区迎接西安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暨校园安全专项督导检查

2019-12-27 19:27阅读

铜川市多措并举奋力实现岔口出境断面水质持续达标

2019-12-27 09:09阅读

稳字当头 多措并举 提质增量 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9-12-26 08:16阅读

市国库支付局“四融入”助推党建工作

2019-12-24 13:05阅读

市民走进5G智慧生活馆 体验5G新技术

2019-12-22 17:04阅读

长乐西路街道召开“三改一通一落地”专题推进会

2019-12-20 09:15阅读

西乡:冲刺四季度全力稳增长

2019-12-18 13:1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