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古稀老人写自传 留作精神传后代

2019-12-23 09:14  铜川日报

本报记者 郭颖

每个平凡人的背后,都有时代发展留下的印记。年近八旬的郭子珍就有一个特别的心愿:出本自传——记录时代,书写幸福。就在不久前郭子珍老人的自传完稿,眼看心愿就要实现了。

在郭子珍的家中,其中一个干净整洁的卧室里放着一个不小的书桌,老花镜、签字笔、笔记本、修正带整齐地摆放在桌上。就在这间卧室里,郭子珍完成了近2万字的自传,用温暖质朴的文字“诉说”着自己人生的喜怒哀乐和晚年的幸福生活。

“感谢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和老伴感到很幸福。我文化程度不高,写这样的长稿不容易,写自传不图别的,就是将我经历的事情真实地记录下来,传递给我的子孙后代和亲朋好友,留作家族里的精神‘传家宝’,让他们了解这一段时期的社会变革、家庭故事、生活变化,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郭子珍说起了写自传的初衷。

往事历历在目,回忆触手可及。1941年郭子珍出生在榆林市佳县的一个上中农家庭,家境比较富裕,1962年结婚,生育有5个子女。郭子珍从童年写起,将自己70多年的人生梳理了一遍,反映出的历史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后。

为了写自传,郭子珍专门买了一个精美的笔记本,一页能写二三百字。每天吃完早饭,她就开始写作,边回忆边写,往事就像放电影一样不断涌现,遇到不会写的字就查字典,写到动情处还时不时流泪,历时三四个月完成。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质朴的语言。在自传里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凭土地虎凭山,婆姨女子凭男子汉。郭子珍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她独自一人带着几个孩子,过日子只能凭自己。土地承包到户后,郭子珍勤劳肯干,庄稼活不懂就问,经常锄草、培土,收获季粮食大丰收,她还受到了表扬。

除此之外,自传里还详细记录着郭子珍的上学之路、结婚后的生活、土地承包到户后的喜悦、随丈夫从佳县搬迁到铜川后的生活……,还罗列了一些当时发生的生动小故事,尽显她对家乡的热爱、与父母亲的深厚感情,展现了风土人情、社会结构和当时社会农村女性的生活情况等。

年纪大了,郭子珍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提起铜川也是赞不绝口。“1984年随丈夫迁居铜川,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现在住在新区,这里城市建设好,社会治安好,到处是公园,生活在这里我很幸福、也很知足。”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北人对铜川这座小城有着一份别样的情感。

现在,郭子珍日子过得休闲舒适,喜欢唱歌、打拳、舞剑,平日里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忙碌又充实,老有所乐,是个十足的“老顽童”,晚年生活幸福安乐。

“这些天,我打算将文稿找打印店的人打出来,再装订成册,印上十多本送给亲朋好友和子孙后代,这样我的心愿就真真正正实现了。”郭子珍高兴得像个孩子。

全站热点
市民走进5G智慧生活馆 体验5G新技术

2019-12-22 17:04阅读

大型纪录片《地名中国》开机仪式在大荔举行

2019-12-20 20:07阅读

赞!阎良区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表现优异

2019-12-19 19:25阅读

渭南市“智慧社区”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2019-12-18 10:02阅读

碑林区城(棚)改事务中心党组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2019-12-16 11:52阅读

未央区人社局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综合评估工作会议

2019-12-13 15:40阅读

长安区人大常委会部署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2019-12-12 10:4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