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迪)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配套跟进就业公共服务,聚焦四个一批,为更多群众叩开创业就业之门。
探索新社区工厂新型就业模式,支持就地就近就业一批。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力度,强化就业创业政策扶持,把工厂办到移民搬迁社区,走出了一条新社区+新工厂+贫困户的就业扶贫新模式。结合苏陕对口帮扶工作,积极推进承接毛绒玩具文创产业转移,找准安康培育新兴就业产业的方向,拉动本地就业载体迅猛发展。截至10月底,全市已建新社区工厂499家,新社区工厂覆盖全市362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吸纳就业2027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726人。全市毛绒玩具文创企业已投产200家,其中今年新增106家,就业总人数921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686人。
做响劳务品牌,大力开展培训促进就业一批。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促进贫困劳动力与当地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出了紫阳修脚、旬阳建工、汉阴厨师、岚皋家政等一县一品特色产业培训或劳务品牌,积极推进技能培训进社区、进安置点、进村组,按照不同类型、不同群体,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等定向式培训。截至10月底,共完成技能培训68701人,其中开展修脚师培训1.17万人次,目前安康籍修脚师在全国各地开店超过7000家,从业人数接近5万人。
抓有组织劳务输出模式,促进转移就业一批。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就业扶贫日等各类主题活动,拓展对外输出、就地转移、外出就业三种渠道。大力推广旬阳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模式,把人力资源招聘、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劳动力派遣等就业服务延伸到村,精准服务到户到人。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2.48万人次,劳务输出规模达到60万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3899人,全市设立公益性劳务输出站11个,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4966人,建成村级劳务服务机构(站)574个,服务覆盖1527个行政村,实现村级劳务服务全覆盖。
加大创业政策支持,扶持创业拉动就业一批。积极开展基层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八个一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建设要素齐全、即时服务、一次办结的标准化创业中心13个。坚持开展创业+产业培训模式,并落实培训、奖补、贷款等政策措施,扶持创业带头人创办产业项目,吸纳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截至10月底,今年新培育认定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4家、市级返乡创业园区6家,培育新增就业扶贫基地120家,带动就业5459人,开展创业培训2718人,新建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乡村10个,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86笔共4.18亿元,直接扶持创业人数2486人,带动就业人数6215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521万元,创业就业载体建设全面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