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红艳
近年来,我市围绕追赶超越绿色崛起总要求,坚定践行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实施路径,立足园区承载、社区补充、产业支撑、资源节约、要素聚集发展思路,把工业集中区作为承载发展、聚集要素、壮大产业的动力引擎,采用灵活方式,强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自2016年我市实施园区提升工程以来,仅用3年多时间建成标准化厂房面积达166万平方米,占累计建成面积269万平方米的61.7%,是十二五末的2.6倍;入园企业2011户,比十二五末净增654户;带动就业8万余人,比十二五末净增1.4万余人。在标准化厂房强力推进带动下,2018年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1135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8倍,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8年全市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84.35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市非公经济占比达59.3%,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规模工业企业累计707户,规模企业数量居陕南第一。
资源要素聚集化,着力提升标准化厂房硬实力。市政府出台《安康市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产业园区)建设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的实施方案》及支持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入园企业激励奖补措施,统筹园区建设和移民搬迁、城镇化建设等民生项目有机结合,聚合部门资源将基础设施项目向工业集中区倾斜。将标准化厂房建设面积、投资千万元入园企业户数列入市对县区考核体系,并通过建厂房、租厂房的双向投资,促进园区建设及企业良性滚动发展。实行一年免、二年减、三年租租赁优惠,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和中小企业入驻,即节省企业投资,降低融资成本,又缩短建设周期,适应市场变化。通过内部发力、外部借力,各工业集中区基础、生活、公用设施建设及生产性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增强。
建设模式多元化,着力实现社会多方广参与。一是政府投资建设。通过国有投资公司(或园区管委会成立的投资开发公司)以公开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抵押银行贷款建设标准化厂房,将建成厂房再抵押银行贷款再建设厂房,以滚雪球式发展,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或通过资金预算和奖补支持,加大资本注入,形成示范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或通过PPP,或通过发行私募债券跟进建设。二是委托代建。把标准化厂房建设作为工业地产运作,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鼓励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投资建设。建成后,生产厂房、办公设施和生活设施等由企业独立经营或政府回购、用房企业购买、招商出租等方式供入驻企业使用。三是合作共建。园区投融资公司出土地,与企业合作建设厂房或产业园,统一规划、设计、建设,自行约定比例分红。建成后由投资建设企业统一管理,在同行业或业内上下游招商引资,实现互利共赢。四是企业自建。引导工业龙头企业购置土地或利用自身闲置土地,按园区规划要求,自筹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建成后企业自建自用,或自行对外出售,或出租招商,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积极鼓励行业协会、集体经济组织、规划区内失地农民以土地补偿金入股等形式,引导民间资本跟进,参与建设。
统筹协调系统化,着力打造飞地经济新样板。按照全域安康理念,以生态流向引领并兼顾经济流向,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机制,引导限制开发、空间不足的县把重大项目和资金向月河川道集中,形成限制禁止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发展局面和种养基地在县区、加工生产在飞地、销售市场在全域的发展模式。飞地经济园区作为飞出县重大项目落户承接地,也是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规划建设的新安康门户区新经济核心载体。全面推行四集中统一(集中统一筹措建设资金、集中统一建设各类企业用房、集中统一实施招商引资、集中统一进行规划管理)规划建设模式,全面推行四更加明确(明确管理服务责任主体、明确产值财税统计归属、明确招商优惠政策兑付、明确厂房回购优先权利)管理运营模式,飞出地和飞入地共同按照统一产业布局进行招商,引进企业入驻或投资购买建成的企业用房,推进园区建设,加速产业聚集。
助力脱贫精准化,着力推动标准化厂房显特色。为助力脱贫攻坚,创新移民(脱贫)搬迁举措,形成就业优先、搬业并重和移民搬迁进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安康模式,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规模300户以上配套建设新社区工厂(标准化厂房),积极承接毛绒玩具、电子加工、服装鞋帽、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外贸加工项目落户,为当地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同时,市委、市政府实施新社区工厂两个全覆盖,即:易地扶贫搬迁100户以上安置社区新社区工厂全覆盖;新社区工厂中凡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都予贷款支持,实现新社区工厂贷全覆盖。
招商引资立体化,着力打造服务入驻企业全链条。市上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在全面开展立体开放招商中,面向全国、主攻长三角经济带,依托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毛玩文创、电子信息、纺织丝绸等优势资源开展招商活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人大政协支持、部门县区联动、市场主体广泛参与、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的大开放招商工作格局,探索形成 特色产品展销+重点合作项目推介招商模式,坚持每季度赴国家省会城市开展招商推介活动至少1次以上,拓展国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