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记者高红伟通讯员张春秋
70年波澜壮阔,70年春华秋实。伴随着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征程,于1951年成立的合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合阳信合”),几经风雨,几经彩虹,一路高歌,一路辉煌,在合阳老百姓心中筑起一座金融支农的丰碑。
支农兴农,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的初衷,也是最重要的职责。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合阳信合人恪守初心,勇担使命,聚焦主业,创新信贷产品,回归本源,提升服务水平,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热情,奏响一曲曲“三农”发展新乐章。
创新推出“产权贷” 托起“小微”新希望
那是一个丰收的金秋,合阳县沟北村村主任、沟北村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存才却高兴不起来。眼看着别村都在喜迎丰收,自己村里的红提葡萄却卖不上价,有的还遭受了暴雨冰雹灾害,成熟期的葡萄遇水易腐烂霉变,看到村民烂了一地的葡萄,老李心疼不已,焦急万分,作为脱贫攻坚示范村的负责人,老李更是感觉责任重大,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不光是他的事业,也关系着党和群众对他的信任。
他拿出前几年经营砖厂的积蓄,决定为260亩红提葡萄搭建冷棚,却是杯水车薪,面对资金极度短缺,又多方融资无果,搭建冷棚工程处于停滞状态。就在他不知所措之时,一次偶然的谈话中,他听说合阳信合有专门针对新兴农民经营体的贷款项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老李前往合阳信合询问情况。没想到,这一趟果然是找对了地方,经过相关程序,老李很快贷到了100万元,重新点燃了他的新希望。
原来,解了老李燃眉之急的信贷产品叫“产权贷”,是合阳信合顺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形势,面向新兴农业经营体实际创新推出的一款信贷产品。即以已经或即将产生经济收入的农作物作为抵押,向符合条件的农户或农业经营主体发放的、在约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贷款。
脱贫攻坚战中,伴随各类扶贫产业的出现,新型农业经营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把农民群众集结到一起,变过去的单打独斗为凝聚合力,承载着群众致富脱贫的梦想。但是,它们当中的多数都是刚刚起步,没有丰厚的“家底”,常常陷入抵押难、贷款难的“两难”境地,最终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产业。根植于合阳这片热土多年的信合人,如何不知农民的艰辛不易,如何不盼农业的跨越发展?他们积极与县农科局协调联系,深入调研,摸清底子,大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联合制定并下发《关于做好农作物产权抵押担保贷款发放管理工作的通知》,积极推出“产权贷”信贷产品,有效破解了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瓶颈问题。
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张全明在市、县两级信合负责同志的陪同下考察合阳县硕丰生态农业园贷款项目
针对规模不同的经营体,采取不同的流程规则,最大限度地满足贷款对象的需求。对申请办理金额在15万元以上的“产权贷”贷款,先到县农经站登记审核,领取贷款推荐表,再到合阳信合申请办理贷款;对申请金额在15万元以下的可直接向该联社申请贷款。经合阳信合审核同意后,借款人填写县农经站统一印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地上农作物价值评估申请书》,县农经站组织专业人员对农作物进行价值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该联社对评估报告进行全面审查并合理确定贷款额度,贷款资料经公证部门公证后,该联社据此发放贷款,并进行贷后管理和跟踪服务。
以合阳县沟北村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例,老李申请贷款后,合阳信合对其既往历史和从业经历、生产经营能力和品质道德进行考察,查取个人征信、目前所经营的类型、申请贷款项目的用途和目前投入了多少资金、规模多大、未来收入多少、周期多长等情况,按有关规定授信后,将合作社的农作物作为抵押物,核算发放贷款,给予信贷扶持。贷款到账后,合作社新建了300个冷棚,分给农户以家庭农场形式来经营,农民忙碌起来,一片欣欣向荣。老李高兴地说:“合阳信合给我们的不仅是贷款,更是比黄金还贵重的信心!”
合阳信合“产权贷”信贷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全县涉农主体的好评。合阳信合与农科局、农经站、林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证处等多家单位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先后为县域内发放各项农业贷款14877笔、139284.2万元,其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农业企业发放“产权贷”45笔、金额4550万元,激活了农业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合阳信合理事长谭宏才在合阳县北泉果蔬专业合作社考察贷款项目
积极参与“社、银团贷” 助推古莘新发展
社团贷款是指由两家及两家以上具有法人资格、经营贷款业务的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采用同一贷款合同,共同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贷款。这是近年来省信用联社在全省范围内创新推出的又一品牌贷款产品,其主要为大型企业和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服务,信用联社的“联手”发力,既有利用发挥金融的整体功能,又可分散和防范贷款风险。
上级有号召,基层有落实。立足古莘大地发展实际,合阳信合情系“三农”,胸怀大局,围绕合阳县委、县政府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发展,主动组织和参与“社团贷”,在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应有作为。
合阳桂花光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由陕西桂花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独资控股的民营企业。企业主要经营农产品生产、初加工,畜牧养殖,花卉、药材种植,苗木栽培、农业观光旅游等,对县域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带动作用。脱贫攻坚战中,企业又响应国家政策,在“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下,深入开展扶贫工作。2016年,在与县级有关部门沟通衔接后,合阳信合根据省联社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作为牵头社组织省内9家信用社机构向该公司发放贷款3亿元,为企业持续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不仅是“社团贷”,合阳信合还积极参加“银团贷”项目,与信用联社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一起,支持推动合阳县建设发展。合阳县水资源紧缺,县域内114.2万亩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仅32万亩,其余82.2万亩耕地只能“靠天吃饭”,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县上决定实施渭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重点项目。
得到交通银行渭南分行的银团组建邀请后,合阳信合积极配合,快速行动,投身到该项目银团贷款的发放工作中。理事长谭宏才说:“这不仅是涉农的水利工程,更是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合阳信合人责无旁贷!”
广袤乡村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主战场,无论是牵头主导,还是协同参与,合阳信合始终立足本职,扎根“三农”、服务“三农”、奉献“三农”,已将自身的发展、热爱与深情,深深地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
合阳信合企贷中心负责人王智宏、张春秋考察金裕海沣现代农业公司贷款项目
情系“三农”优服务 实干担当提效能
如果说优质的信贷产品是支农兴农的“硬措施”,那么优质的服务便是支农兴农的“软实力”。多年来,合阳信合坚持两手并抓,持续改作风提效能,深入基层问需于民,有针对性地优化服务,营造出高效和谐温暖人心的信贷营商环境。
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在全县新增50户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评定了100个信用村、1000个信用个体工商户、10000户信用农户和信用小区居民,重点进行信贷支持;联社班子成员带头跑部门、走基层,走访县级重点项目和重点涉农企业,积极主动对接,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实体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扎实开展“网格化精准营销”和“名单制精准营销”活动,建立精准营销台账,把营销任务落实到人,将信贷流程、人员名称、联系方式进行公示,大力推行阳光办贷。在办贷过程中,主动为客户免费提供证件复印服务,办贷不收取客户任何手续费,从点滴细节入手,让群众感受温暖、享受实惠。
合阳信合杨家庄信用社营业员帮助群众下载手机银行业务
积极推行贷款限时办结制和信贷服务一站式服务,要求各基层信用社权限内贷款当日办结,超权限贷款3日办结,公司类贷款及1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要做到及时受理、及时调查、及时报备,最长7个工作日办结。推行最多跑一次办贷理念,将办理贷款所要提供的资料列成清单告知客户,客户只需一次性提供所有办贷所需资料,其余手续由信贷人员全程办理到头,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工作效能。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脱贫攻坚胜利的旗帜高高飘扬,乡村振兴嘹亮的号角已经吹响,扎根古莘大地的合阳信合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主业,履职尽责,以更加奋进的姿态展现回应时代的呼唤,在合阳“三农”高质量发展的蓝图美景中再著新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