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蕊 通讯员 贺军栋
国庆来临之际,位于蒲城县桥陵镇义龙村的抗日名将包森故居维修工程峻工并重新布展迎接游客。
包森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属典型的关中三进式民居建筑,为时任清代地方官员的包森叔祖父所建。历经岁月风雨,故居墙斜雨漏,椽朽瓦破,部分地方坍塌,修缮保护迫在眉睫。今年,包森后裔自愿捐献故居作为红色教育基地。3月至今历时近8个月,包森故居修复工程完工。其中布展分为“父母教诲、师长器重”“少年立志、三原学潮”“壮志未酬、血洒冀东”“慷慨悲歌、缅怀敬仰”等八大版块,生动展现出包森短暂而又辉煌的爱国一生。修旧如旧、独具风格的的包森故居,为将相故里蒲城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增添了新的亮点,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弘扬英雄事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又一红色教育基地。
包森,原名赵宝森,全国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之一。1911年7月生于蒲城义龙村,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一师工作。先后指挥白草洼战斗全歼日军骑兵中队,果河沿大捷中以少胜多毙敌伪中佐官兵近千人,还有智擒日本宪兵大佐赤本等系列战斗故事。1942年2月,时任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包森在遵化指挥战斗中不幸牺牲,终年31岁。延安《解放日报》社论评价包森:“他的赫赫战功与英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民记忆中!”叶剑英元帅称他为“中国的夏伯阳(前苏联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