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翟本荣
初秋一大早,一位中年画家步履坚定来到位于市群艺馆七楼的画室,画室有点燠热。画家掠了掠稍许灰白的长发,拉开垂地的幔帘,明净的阳光从南窗泄入画室,画室便立即生动起来。站在画车前,凝视着未完成的作品,一手握着毛笔在墨盘里调着墨,随着他眉宇的紧蹙舒展,那毛笔在盘子里缓慢游走,时急时缓
他,就是我市著名画家王关棣。就在不久前,他被正式批准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并且他的作品《远古的祈祷》在五年一届的全国大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上获评进京作品。
艺途孤旅,矢志不移
要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必须要有坚定的意志力。画家都是单兵作战,有时非常枯燥难熬。在这个物欲高涨的时代,从事纯精神追求的事业显得孤单,不被世人理解,但王关棣对艺术的追求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坚定学术道路,不轻易与市场接轨。
王关棣回忆起年轻时代,高中毕业后上了师范美术专业,成为我市第一批正规中小学美术教师。那个时代,美术尚未被教育部门重视,他被学校分配了许多和美术无关的课程,工作环境艰苦、教学任务繁重。夜深人静时,他常常点着两盏煤油灯作画,结果被校领导发现,认为经费紧张,对他一通批评。在那种情况下,他创作了一批国画,县文化馆给他办了小型个展,展览期间反响良好,并引起县领导重视,当年被县政府表彰为文艺创作先进个人。王关棣说: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当时还想,也许能借此改变工作环境,当一名真正的美术老师。
做了数年教师的王关棣,恰遇改革开放大潮,他也下了海,在县城从事与文化有些关系的广告行业,因为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文化修养,业务做得风生水起。用朋友的话说在你过往的历程里,从当年的广告设计,到如今的艺术创作,不管干啥,都高人一筹。尽管业务发展不错,几年之后他毅然离开公司,参加西安美术学院的招生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美院国画专业学习。学习期间,他受到宋晓峰、苟梦章、姬国强诸教授的指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确立了人物画的发展方向。
美院毕业后的王关棣,已经完全沉浸在艺术的世界,在西安那个租来的画室,酷暑严寒,挥洒笔墨,在无垠的宣纸上建立他的艺术王国。为了有更为广阔的视野,他先后于文化艺术圣殿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锤炼精神飞翔的翅膀。我非常感谢在北京大学那两年的学习,绘画能力和理论修养有了质的飞跃。长期的学习让经济有些吃紧,他选择在距北大两个多小时的门头沟租住了画室兼居所。那个房子光线很好,南窗,创作间隙看看书喝喝茶,眺望京西的远山,早晨的阳光把远处的楼房镀上了金橙橙的黄光,夕阳拽着一条白云渐渐在天际远去,冬天的寒霜和漫天的落雪让京西有浑然的壮美和闪亮的洁净。王关棣说,可是距离北大太远了,每天早晨和在城里的上班族一样,五点就起床,然后是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公交倒地铁。中午就爬在北大的课桌上眯一会儿。北大的学术氛围极其浓厚,有许多科研工作者、著名演员、学人也来蹭北大的名师艺术课堂。他在北大学习期间,不但研读导师开列的书目,也广泛地阅读中外著名的文化艺术论著,抓住一切机会聆听专家学者的报告讲座,听到会心处,便写下自己对艺术的思考与观点。明道之术,在于所染。长期浸染于优秀的文化艺术,使他的作品有了高层次的精神内涵,涵养出了温文儒雅的精神气质。
学术的追求是寂寞的。那些年,寂寞而充盈。在那座高层的南窗,作画、看书、喝茶,有时候几天不下楼,几天没人说话,仿佛与生活脱节,丧失了语言功能。在最寂寞的时候,我会给远处的朋友打个电话,锻炼语言功能。有人问他,画家长期在外写生,回到画室就是独自创作,苦不苦?他说,生活方面、体力方面不算苦,最苦的是画不进去的时候。如果画得特别投入、特别有感觉的时候,那就忘记了一切,当你为某件事情忘记了一切,是最充实、最幸福的时候。
有很多亲戚朋友都不能理解,这么多年你一直都在画,也没见你把画变成钱,对你家庭经济带来多少改观。面对亲戚朋友的质疑,王关棣淡淡一笑,他常常说:一个人不能太有钱,挣钱成瘾会让一个人活得很现实、很物质,物质给人带来的享受是短暂而肤浅的。实际上,生活中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恰恰能给人带来真正的精神享受,一个人的幸福指数和你物质的拥有不一定成正比,有时候几乎是反比。
根植大地,敬畏传统
2016年,对王关棣来说,注定是里程碑式的一年。那一年,我们一帮道友相约去贵州采风写生,岜沙苗人的舞蹈、服饰、器具让我产生了浓烈的创作激情。他们借用贵州凯里学院的画室创作。就在那个夏天,他创作的《岜沙雄风》入选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哈尔滨美术双年展。
也许是在艺术上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从2016年开始,王关棣的作品不断在全国画展上入选获奖。其中,2017年《阳光灿烂的日子》入选第九届中国体育美展并获奖,作品被国家奥林匹克委会员收藏,并在国际巡展。同年,作品《正月里来是新年》在中国美协的另一个展览上获奖,使得王关棣声誉鹊起。截至2018年,他完全达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入会条件,在当年向中国美协提交了申请资料,在数轮公示后,顺利被批准为中国美协会员。
他的获奖作品都深深扎根于脚下的土地,浓厚的家乡情怀让王关棣没有迷恋外边的大千世界,在突破艺术瓶颈获得成功之时,他决定回归家乡。2016年下半年,王关棣回到安康,那天秋高气爽,孩子们在金州康城门前的体育场学习滑旱冰。轮子刚刚转动,重心失衡,孩子摔了个嘴朝天,但他们摔倒不哭不闹,反而起身继续学习,周围的家长看得很揪心。王关棣从这个场景获得了艺术创作灵感。起步、轮滑、停止、花式动作等,吸引了王关棣一连几天都准时出现在体育场内,仔细观看孩子们滑旱冰的动作,最终创作出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正月里来是新年本是花鼓子唱词里的一句普通歌词,可是在王关棣这里却变了味。老家在旬阳农村的王关棣照往常一样回到老家过年,门外响起的花鼓子让王关棣走出了房门,唱一句、打一阵的节奏,让他找到了传统过年的那种感觉。王关棣挥毫泼墨,《正月里来是新年》就此诞生了。这幅作品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宣纸集团合作举办的《泾上丹青》画展中大放异彩。非常典型、并具有地方性文化题材的《正月里来是新年》竟能在全国画展中获奖,让我很震惊,同时也说明当代艺术越来越关注传统题材了。
在参加全国画展的过程中,王关棣真正体会到加入中国美协,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随着每一次参展,你会发觉自己的水平在不经意之间提高,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艺术创造能力不断锤炼、跨越的过程。
加入中国美协,从最初的没有概念、没有想法、不敢想到最终的实现,王关棣轻松地说: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回想起来,这些年仿佛打了一场持久战,回望战场,满是成就感,很充实。
艺无止境,进而有为
2018年在王关棣的艺术道路上或许是个分水岭,之前他在艺术表现上青睐于写实,表现具体的人和事。此后,他着力用写意来表现现实题材,并画了一系列写意题材的画作。
2019年,对中国美术界,对王关棣都是有着非凡的意义一年。
2019年是十三届全国美展年。5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是中国最权威、最有分量的展览,它举世瞩目,是中国美术的晴雨表。全国美展现在已经成为覆盖全国几乎所有美术专业、检阅五年来美术界发展成绩的综合性大展。参展画家既包含了全国最具盛名的画家,也包含了画坛新秀。全国著名画家群体,基本上是从五年一届的展览中被发现、推出的。
贵州岜沙苗族风情一直在王关棣脑海中挥之不去,经过长时间酝酿,《远古的祈祷》诞生了,画作中众人聚在一起双膝跪地、抬头望天、举手示敬,传达出苗族先民对生存的一种终极追问,此画由陕西省推荐至全国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画展。
前不久,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终评结果公布,王关棣的作品赫然在列,而且是进京作品。从全国美展发布的信息上看,本届展览中国画共评出604件入选作品,其中,进京、获奖提名作品88件这部分作品将于12月份,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国家美术馆与中外观众见面。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我市终于填补了在全国画展上的空白。王关棣的作品将代表安康、代表陕西进入国家层面展出。如果把13届全国美展看作是中国美术的高原,那入选进京的作品无疑是高原之上的高峰!据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陕西入选34件,其中进京作品4件。王关棣自2016年起,先后参加了许多全国性的美展、单项展,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而本届展览入选进京,无疑是达到了他个人艺术创作的高峰,这是他本人的荣誉,也是安康的骄傲!
传统文化、历史情怀、家国意识,是我艺术的根源和主题,我就是要回归家乡,根植脚下的土地,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实现艺术理想,服务于安康文化发展。 王关棣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