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宜川、延川两县脱贫摘帽,延安告别绝对贫困,苹果产业功不可没。9月11日,延安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延安市果业管理局局长路树国通报延安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情况时说,去年,通过苹果产业后整理,广大果农实现全链条增收,累计增收25.21亿元,人均增收2521元。
路树国介绍说,两年多来,全市上下围绕后整理积极出思路、定政策、严考评、创机制,打出了政策撬动、行政推动、市场拉动、主体带动、改革驱动、保障联动的组合拳,培育形成了牵引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动能,为全市整体脱贫、乡村振兴奠定了厚实的产业基础,带动了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后整理装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全市智能选果线从2016年的空白到今年的88条,小时选果能力达到300吨以上,其中今年新增32条;冷气库贮能从2016年的80.1万吨增加到120万吨以上;冷链公司和冷藏运输车实现了从无到有,目前达到18家50辆,总运输能力达到1240吨/次;品牌直销店从2016年的158个增加到现在的331个;果品交易集散市场实现从零到60的突破,苹果分批采收分级销售比例达到90%以上。
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
洛川苹果、延安苹果品牌标准颁布实施,两大区域品牌构架已经形成,品牌授权企业、合作社达到427家。洛川苹果品牌评估价值提升至72.88亿元,名列全国苹果品牌第二位,延安苹果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评估价值69.6亿元。
2017年以来,市县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品牌推介会169场次。延安苹果港珠澳大桥直通车活动登上央视朝闻天下。50余家中省网媒对延安苹果后整理进行了全面报道。一亩田延安苹果馆开始建设,二维码质量追溯贴标全面展开。新媒体宣传悄然兴起,微电影、快手、抖音、手机APP等同步发展。
三产融合更加优化
全市新增及扩能果品精深加工企业3家,累计达到17家,年消耗鲜果能力30万吨以上。新增的陕西洛川果品深加工有限公司、陕西盈皇锶缘矿物质水苹果饮品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苹果脆片、苹果醋饮;宜川县三物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扩能生产300吨/年。果袋、果箱、果网等果用物资加工企业累计达72家。洛川县引进山东琦泉生物发电项目,年加工处理废弃枝条30多万吨,年发电量2.6亿千瓦;引进金亿来反光膜回收利用加工项目,年处理废弃反光膜1万吨。
积极开展苹果书画、电影、歌曲、剪纸等创作活动,开发情人果生日果等文化创意产品。全市建成果游观光园区30个,累计吸引游客186.66万人,综合创收2.74亿元。
倒逼前生产加快转型
苹果后整理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环节加快转型。2017年以来,全市按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主体、新装备五新发展要求,新建果园30.23万亩。各项新技术得到全面普及,累计完成老园改造38.6万亩、果园豆菜轮茬覆盖增肥181.6万亩、覆盖保墒204.4万亩、坑施肥水15.49万亩、品种更新2.6万亩、幼树早丰优技术推广358.6万亩;搭建防雹网13.05万亩,累计达22.2万亩,五新战略成为基地建设新亮点。
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延安苹果产业后整理,路树国表示,将围绕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任务,继续以苹果后整理为总抓手,持续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和农民持续增收,真正让红苹果变成群众增收的金苹果。到2020年,苹果智能选果线达到100条,冷气库储能达到130万吨,苹果面积达到400万亩,产量400万吨,综合产值400亿元,人均苹果收入达到1.5万元,全面实现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记者 张春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