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村里朱某的大黄牛丢了。我们四处打听、调查,终于找到了事主并拿到赔偿。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樊九平说,那是他参与的第一次调解。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这是甘泉县桥镇乡自九平调解室成立以来的真实写照。这些草根调解员奔走在田间地头,充分发挥着人熟、威望高、经验足、办法多,善于穿针引线的优势,调处农村各种棘手矛盾,用民调的办法补齐了官调的短板。
说起九平调解室,当然要从樊九平这个调解带头人说起。樊九平是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支部书记。1997年,29岁的他学习说书回乡后,遇到了村民丢牛事件。经多方了解,樊九平得知,安塞一男子在卖牛时,顺手牵走了村民朱某的牛。起初对方不承认。樊九平说,化解这种矛盾,基本要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最终,对方承认卖掉了牛,并且按照当年市场价1300元给予赔偿。
为人热心,处事公道,常常把别人的麻烦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22年来,远亲近邻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扰,直接找樊九平。他告诉记者,很多矛盾纠纷本质上是法与情之间的纠缠,调解就是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我在调解实践中往往能找准这个平衡点,让人满意,甚至皆大欢喜,也能从中感受到自身价值。
樊九平正在调解村民矛盾(右一)
作为一名乡村调解员心里要装得下麻烦、装得下群众,不怕务工,不计报酬,无偿调解,樊九平有时外出调解的交通费、伙食费都自己负担,也不计较当事人的冷言冷语,在调解新庄科村王某与安塞打井队致伤赔偿纠纷时,先后三次去医院协商,最终为王某赔付医药费、误工费、二次手术费等共计20万元,一次性了结。
刘某雇用张某开车期间,张某私自骑摩托肇事致死案,张某家属多人到刘某家里大闹,樊九平先后两次去甘泉协调处理,最终以7万元赔偿费用调解成功。
2018年4月20日,桥镇玉芽沟村民刘生东在院子修平房,因为影响到邻居李广成家的出行,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特意请樊九平来调解事端。查看宅基地手续,现场丈量,刘家没有多占,但平房修起后却影响到李家的出行。樊九平从邻里相处之道出发,讲述六尺巷的故事,提出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解决方案。通过耐心沟通,两邻居各退一步,刘生东主动将平房后移5米,作为回报,李广成则给老邻居干两天活帮助修建。化干戈为玉帛,这事很快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刘李两家也成为全村邻里相处的典范。
就这样一件件、一桩桩的实例,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和大家的赞誉。
据了解,截至目前,九平调解室共化解各类纠纷135件,占桥镇全乡纠纷总数的92%,调解成功率达到96%以上,群众形象地称九平调解室是为化解群众纠纷的和事佬、善解百姓心结的金钥匙。
甘泉县也以此为契机,通过开展九平式调解组织创建,涌现出了曹宏伟、贺兰柱、郭兰成、李继福、南志文、张启明等一大批九平式优秀调解员,他们立足村情民意、着眼长远,创新机制,勇于担当,统筹协调,讲究策略,注重效果,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有力提升了全县社会治理水平和能力,使九平式调解模式成为甘泉县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中的一个知名品牌。(记者 杜音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