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红娟)今年以来,印台区金锁关镇紧紧围绕“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发展思路,积极鼓励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不断增强产业扶贫实效。
立足本地实际,紧盯产业主攻方向,以光伏发电,干杂果、苹果、玉米种植为根基,以各村特色产业项目为枝干,大力发展“135”产业树,积极搭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桥”,鼓励种养大户就近与贫困户捆绑生产。同时,着力探索“旅游+扶贫”路子,何家坊石林景区、玉华宫景区通过带动贫困群众务工、开办农家乐、土地流转等方式增收致富;发展“生态养老+扶贫”模式,烈桥茶树源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租赁贫困群众的房屋发展生态养老;积极打造“光伏+扶贫”模式,全镇7个贫困村光伏发电站均已并网发电,并实现收益,第一部分收益资金已打入村集体经济账户;加快“项目+扶贫”模式发展步伐,特色养殖(柳树台湖羊,徐家沟黑猪,烈桥散养鸡、奶山羊,金锁关、背塔村中药材)充分发挥着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了有质量、可复制、能持续的脱贫路径。据统计,该镇带贫主体总数共11个,其中农业企业3个,合作社7个,家庭农场1个,共带动贫困户540余户。
强化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扶贫,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金锁关镇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自种自养,引导发展玉米种植业的农户购买保险,解除后顾之忧,确保稳定收益。同时,积极联系技术培训机构先后到10个行政村开展了特色种养殖业、苹果种植管理、干杂果技术等培训。据了解,该镇参与培训的贫困群众达301人。贫困户通过培训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种养殖经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培训的同时,该镇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题,为各村开发了护林员37名,从事村公益事业的特设性公益岗位112名。通过帮扶单位出资开发公益专岗10名,保证贫困户年收入不低于印台区最低工资标准。争取就业方面支持和金锁关石林旅游有限公司支持,解决了10个石林安置点贫困户就业问题,还为这些贫困户开发扶贫特设性公益岗位,使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