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三姐妹”奏响幸福主旋律

2019-06-24 09:08  铜川日报

本报记者郭璇 陈秀

“文化的呈现需要载体,耀州瓷就是咱本土文化很好的载体,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更多人了解耀州瓷,爱上耀州瓷。”耀州窑梦雅陶瓷负责人王爱莲骄傲地说。

多年来,王爱莲致力于耀州瓷的研究与销售,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梦雅陶瓷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将梦雅陶瓷经营得有声有色。这份事业不仅让她的团队成员实现了再就业,更让她们在工作中体会到文化传承的快乐和满足。

王爱莲今年55岁,2001年下岗于铜川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为了生计,王爱莲到一家耀瓷作坊打工,干了5个月搅缸除铁的活,也正是这份工作让她与耀州瓷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作坊老板安排她做起了销售工作。

“我当时干得很开心,一来下岗再找工作确实很难,二来我跟着师傅学习了很多耀瓷知识,充实了不少。”王爱莲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她负责销售的这段时间,作坊的生意更加红火了。9个月的销售工作,虽然时间不长,却让王爱莲爱上了耀州瓷。

2005年,王爱莲在灯泡厂附近租下了一间12平方米的店铺,正式开始了她自己的耀瓷事业。不久,她又借钱接手了一家更大的店铺。“当时的耀瓷生意没有现在这么火热,可是我当过店员,也接触了耀瓷好几年,能看出耀瓷的发展前景很好,也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之前的销售经验给了王爱莲发展的底气,有了规范的店铺以后,王爱莲的心劲更大了,经常比别家店早开门晚打烊,生意越做越好。

2009年,王爱莲入股了一家耀瓷烧制厂,先从管理库房入手,再跑销售,甚至自己动手、动脑克服技术问题。

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上,王爱莲都参与了耀州瓷纪念品的制作。接到单子固然是好事,可由于产品自身的特殊性,施釉很难均匀。尤其在第二届文化节,为了按时交付订单,王爱莲跑了很多地方学习施釉方法,可结果并不如意。她日思夜想,终于自己找出了法子,1000多套沉重的陶瓷每一套都是她亲自上手施的釉,她不停地把胳膊沉进釉里、拿出、摇晃均匀、控干……终于按时交付了订单产品。

2015年,因厂子所在地拆迁致使厂子停产,王爱莲就专注于耀瓷产品销售。没有了自己的厂子,接到订单就需要联系别的厂子进行生产。2017年春节期间,王爱莲接到了一单600套耀州瓷的单子,因时间原因,许多厂子不愿意接活,而且大部分厂子生产能力有限,没办法在规定时间生产足够的产品。王爱莲脑筋一转,一家吃不下这个大蛋糕,几家分着吃总能吃得完。为了确保产品能够按时保质完成,她下厂查看设备,选择厂家进行制作,最终按时交付了订单产品。提起每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王爱莲说:“心思放在哪里效果就出在哪里。”

提起今年参加的第十三届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的经历,三人十分兴奋。王爱莲说,出发时她的车上塞满了陶瓷,连团队成员刘菊菊和吴美丽的怀里也抱着,但是一天下来产品就销售所剩无几。为了正常参加接下来的博览会,她们连夜赶回铜川补货,凌晨3点多才回到西安,虽然又忙又累,但她们却有说有笑,干劲十足,享受着耀瓷带给她们的乐趣。

王爱莲在耀瓷事业上的成就,自然是离不开刘菊菊和吴美丽的大力协助。50岁的刘菊菊回忆起这些年的折腾与收获满足地说:“耀瓷产品说小了是我们的本土特产,说大了就是一种我们的铜川文化、一种民族文化,我们在做的事不仅解决生计,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47岁的吴美丽回想起当初下岗时的窘迫和如今的小有成绩,告诉记者:“我们没什么诀窍,说白了就是干,幸福生活全都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

如今,三人像姐妹一起经营、打拼,时常出去游玩,用她们的话来讲就是:累并快乐着。

全站热点
铜川市有了首家青少儿一站式外国文化全感知体验店

2019-06-23 09:07阅读

区委书记赵小林深入长延堡街道与村(社区)负责人开展普遍谈话

2019-06-22 11:55阅读

大爱寻亲 温暖回家6.19鄠邑区救助站开放日活动

2019-06-21 15:10阅读

市老年大学特色教育建筑老年人温馨家园

2019-06-20 11:04阅读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黄会强带队来碑林区督导检查《问政时刻》栏目曝光安全隐患问题整治工作情况

2019-06-18 21:51阅读

谭家街道泘沱社区进行“扫黑除恶 民心所向”宣传活动

2019-06-17 20:41阅读

未央区纪委公开曝光1起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

2019-06-16 11:4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