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战武通讯员吴晨
百余名党员干部沉在一线,24个秀美乡村绽放新姿,4万张笑脸写满幸福……走进初冬时节的澄城县赵庄镇,处处可见一番乡村振兴的热闹景象。今年以来,赵庄镇各项工作以党建促脱贫为统揽,把群众脱贫增收作为工作发力点、始终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按照“2468十百千”总体思路,以脱贫攻坚为核心,强化组织领导,聚焦精准施策,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夯实两个责任主体。全镇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中心任务,坚持每周一定期和随时召开各类分析研判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每周二对上周的工作进行总结,对本周的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细化目标任务,落实主体责任。
发挥四支队伍力量。强化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每天对村干部、包村干部、第一书记以及驻村工作队在岗情况进行抽查,确保“四支队伍”人员积极投身到村日常工作中去,及时指导各村工作开展情况,落实帮扶措施。
实施六个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对照扶贫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脱贫成效六个精准要求,突出问题整改,逐项建立台账清单,围绕主要存在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在保证工作扎实的同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
落实八个一批政策。全镇产业、就业、生态、搬迁、危改、医疗、教育、兜底政策全面落实,352户产业发展户兑付补助资金57.7万元,调动群众产业发展动力,增强造血功能。产业就业务工就业人数共1780人,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为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聘用生态护林员11名;享受易地扶贫搬迁255户,钥匙已全部发放到位,171户已经达到入住条件,剩余户正在加快装修进度;1830人享受医疗补助资金274.4万元,为贫困户解决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使贫困户能够得到及时医治;482名学生享受教育扶持资金共32.85万元,为群众减轻了经济压力;共有低保贫困户222户,发放低保金额约180万元,有五保户79户,发放五保金42.4万元,为真正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完成十村脱贫摘帽。“我们党支部一班人齐心协力,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建设扶贫产业园,推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脱贫攻坚任务。”11月2日,该镇武安村党总支书记安王军满怀信心地说,“现在,我们村的162户贫困户家家享受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苏陕协作等3项以上增收帮扶措施,年底可如期高质量脱贫。”一年来,赵庄镇严格按照退出标准和程序,严把退出质量,对照时间节点,赵庄村、雷家庄村等10个村在各帮扶单位的全力支持下,通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完成了民主评议、初定名单,收集信息、核实认定,镇级公示、申报县级等程序。截至目前,全镇569户2124人脱贫,为今年整县脱贫摘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选树百名脱贫典型。扶志与扶智,合力拔穷根。各村通过各种脱贫攻坚精神宣讲、道德讲堂,爱心超市、技术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开展扶志扶智活动,每个村选树10名以上典型,全镇共选树200余名各类典型,用群众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有效提高了贫困户自立自强的意识,激发了内生动力,增强了脱贫信心。雷家庄村贫困户刘红军告诉记者:“父母常年拄双拐,女儿还在上学,家里生活条件非常困难。今年在镇村帮助下,我承包了10多亩土地种植苹果花椒等长效作物和露地蔬菜、大葱等短效作物,同时发展养殖业,购置仔猪100余头,人均收入超万元。现在不光脱贫了,日子也越来越幸福了。”
链接千户增收产业。探索出企业带动、集体经济带动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以科技引领、模式引领和标准引领,达到园区、利益分红和长短产业全覆盖的模式,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全镇13个村新建苹果、花椒、樱桃产业园,11个村入股3000亩华星大樱桃科技扶贫创业示范园区和尚阳生态禽业有限公司,实现了24个村扶贫产业园全覆盖;全镇1662户贫困户全部纳入村扶贫产业园,按照一定比例给贫困户进行分红,实现利益分红覆盖所有贫困户;新建扶贫产业园,栽植花椒、苹果等长效作物,同时套种圣女果、大葱、西瓜、红薯、白菜等短效作物,实现了长短产业全覆盖,全镇13个新建产业园今年已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