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安康66岁老人上《中国诗词大会》霸气朗诵毛主席名篇

2018-04-25 11:04  安康日报

央视推出的诗词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全民读诗、学诗的热潮,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思考。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一生爱诗,并且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老人,一起倾听他与中国诗词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80425093942.jpg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现场】鲍善懋:我叫鲍善懋,今年六十六岁。董卿:鲍大叔他不仅自己热爱诗词,从60年代开始,他自己整理了近千首他自己喜欢的交给他的儿子,现在又交给他的孙子。这得有多少本了?鲍善懋:这是八本,还有两本还没带来。董卿:如果让你自己选一首,你自己这十本册子里最喜欢的一首,你会选哪首送给大家。鲍善懋:《沁园春 雪》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位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和主持人董卿互动,并且朗读毛泽东诗词的鲍善懋老人,他生在江苏,长在安康。上世纪60年代,当时只有10岁的鲍善懋跟随父母支援大西北从江苏镇江来到陕西安康,从此便成为了一个安康人。

从上学能够识字断句开始,鲍善懋发现自己特别喜欢诵读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到了上初中的时候,就彻底爱上了古诗词。

鲍善懋:感觉到非常美,觉得那么短短的一句五个字,七个字,十几二十个字,能够说好多东西,里边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就特别喜欢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少年时代的鲍善懋每天坚持读诗,背诗,并且开始尝试写诗。那时他还经常通过书信,向同样酷爱诗词,远在老家镇江的伯父讨教。

鲍善懋:一个是给我讲了很多关于诗词格律方面的知识,让我对诗词了解的更多,还有一个就是给了我很大的鼓励,鼓励我学,写,背。

喜欢的久了,学习的深了,古诗词已经成为了鲍善懋表达感情,倾诉喜怒哀乐的出口,成为了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插队的时候,鲍善懋的同学陆陆续续的离开,有一天晚上,处在深山里的知青点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鲍善懋:怎么都睡不着,躺在床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碰见坏人怎么办,心里边就念叨: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喜欢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就靠那诗,给自己壮胆。

现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鲍善懋不管是散步遛弯,还是外出旅游,都会随身带着自制的诗集小册子,随时诵读。

鲍善懋:在这个书里边挑诗词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篇,挑选自己喜爱的,然后就把他编辑到一起,随身带着,带着走到哪,背到哪。

不管是唐诗还是宋词,李白,杜甫还是苏轼,柳永,鲍善懋都能了然于心,信手拈来。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66岁的鲍善懋心里萌生了试一试的念头。

鲍善懋:第二季看了以后,我也跟着答题,感觉到很多题我都会啊,然后就萌发这个念头,既然我大部分都能答,我也可以去试一试。

报名后,经过初试,面试,鲍善懋如愿以偿登上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成为了百人团中的选手,自己虽然没有冲到个人赛,但看到年轻人对诗词的热爱和在赛场上展现出的实力和风采,让他感慨万分,并作诗虽惭霜雪催衰鬓,却喜新荷满绿池来表达欣慰之情。

鲍善懋:确实由衷的高兴,后继有人啊,这个诗词是一个传统文化,你要的就是让它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以前,鲍善懋整理了近千首经典的古诗词教给自己的儿子,现在,他又把这些诗手把手教给已经上小学的孙女。他希望自己的后人们能够喜欢古诗词,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鲍善懋:我觉得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里边的内容太丰富了,你学的越多,你会越喜欢它,做人也罢,还是说做事也罢,有好多也就是像这些古人和这些古诗词里边讲到的,去学习它。

全站热点
耀州区参加丝博会筹备工作紧锣密鼓

2018-04-25 08:50阅读

未央区副区长聂文斌到谭家街道检查疾病卫生预防工作

2018-04-24 15:00阅读

长安鸣犊街道召开专题会议,对农村垃圾常态化排查整治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2018-04-23 16:31阅读

清油河镇创业担保贷款促产业发展

2018-04-21 12:19阅读

政协渭南市委员会 关于表彰2017年度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先进承办个人的决定

2018-04-20 08:51阅读

陕西省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在市妇幼院举行

2018-04-19 08:21阅读

宝鸡市知识产权维权案件呈现“二八”现状——外地人上门讨说法本地人维权意识弱

2018-04-17 14:5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