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了官司,可迟迟拿不到案件执行款,这让一些案件当事人很烦恼。记者近日从市中院获悉,我市法院系统将持续多策并举“放大招”,用一切司法手段,努力使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90%以上要在法定期限内执结,发现无可供执行财产的案件90%以上符合要求,全市100%法院实现前两项目标要求,强力攻克“基本执行难”问题,更有力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是全国法院的统一要求。2016年以来,全市法院按照市委和上级法院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全方位执行联动机制基本建立,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大格局初步形成,但执行工作成效与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执行难”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市中院近日对当前“执行难”最后攻坚决胜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争取多方支持,出台联合惩戒的具体办法,细化联合惩戒措施,让惩戒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用足用好多种法律手段,运用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罚款、拘留、搜查等强制手段,严厉打击各种逃避、抗拒执行行为,迫使其履行生效裁判文书义务,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执行到位,让老百姓尽早拿到“真金白银”。要建立执行与破产有序衔接的机制,理顺“执转破”工作程序,将那些资不抵债、符合破产条件的“僵尸企业”依法转入破产程序,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要结合实际,开展声势浩大的执行专项活动,公布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执行一批大案难案。要深化执行规范化建设,排查和消除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等问题,继续做好网拍和“一案一人一账户”管理工作,保证所有标的物均上网拍卖,实现公平执行、公正执行。本报记者陈继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