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艳)近日,省委宣传部通报了2017年度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考核结果,我市和西安、汉中、铜川4个地市荣获优秀格次。
过去一年,我市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五新”战略、加快“三地一中心”建设的重要工作,狠抓建章立制、企业培育、统计入库、招商引资、业务培训、督查考核等重点,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此期间,出台了《渭南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督查办法》《渭南市文化及相关产业监测预警办法》《渭南市后备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统计办法》等文件,修订完善了考核指标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健全;按照“抓大托中扶小”的思路,挖掘潜力,分类实施,积极培育文化企业;对现有规上文化企业进行月监测通报、季考核点评,建立“规下转规上”后备文化企业信息库,实行跟踪服务、全程监测、定期考核,完善工作台账,建立问题清单,逐一挂账销号。
至2017年年底,全市共有规上文化企业81家,营业收入达22.71亿元,同比增长27.6%,2017年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14.1%,全面完成了各项考核任务。策划了韩城市国际汽车文化产业园和临渭区秦东乡韵民俗文化园2个文化产业园区,总投资12.7亿元。澄城县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渭南市桃花源民俗文化园、韩城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潼关万盛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4家企业被评定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同时,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先后赴深圳、杭州等多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不仅引进了多个文化产业项目,我市的多种艺术品还获得了大奖。共引进国内知名文化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30.7亿元。华州皮影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工艺美术创新交流基地”;巧娘玉米皮花瓶工艺品获得后稷奖。此外,麦秆画工艺品先后在德国、尼泊尔等国家进行展演并被G20农业部长会议、2016里约残奥会作为国礼赠送各国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