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屈文平通讯员武德平
初春三月,惊蛰前后,一场新雨滋润着清爽的大荔,翌日却暖阳高照。黄河大堤、渭滨田野、洛河两岸,到处散发着万物复苏的气息,到处呈现着枝头吐瑞的芳菲。拖拉机的轰鸣,牲畜的叫声,农民田间忙碌的身影,勾画出一幅“人勤春来早,秦东春耕忙”的美丽画卷。
土豆大田抢时播
在赵渡镇黄河滩区,记者看到一处处绿油油的千亩麦田,一片片白花花的千亩大棚冬枣园,打药的、施肥的、耙地的、浇灌的,到处展现着“一犁新雨破春耕”的繁忙景象。钢架棚、喷灌圈、大型农业机械,设施尤为先进,“现代农业看大荔”,随意停歇下来,都能采撷到春耕的亮点和动人故事。
3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一个千亩“荷兰土豆”种植基地。在一处半地下的温室大棚里,十多位妇女正在忙着土豆种切块。
一个满脸灰尘、穿着长长蓝色工作服、开着拖拉机的人正好返回地头。他叫彭伟,是当地人。
彭伟介绍说,今年他在黄河滩种1000亩土豆,品种全部是“荷十五”。十多台大型机械都在作业,翻地、下种、喷“液态膜”,全机械化作业。
“你这‘荷十五’土豆效益咋样?”
“我这是一年两料土豆种植技术。第一料一亩地总投资2500元,6月下旬收获,亩产可达6000斤,产地销售价格每斤1元左右。第二料7月下旬播种,11月下旬收获,亩产4000斤左右,产地销售价格1.2元左右。这1000亩地,各个环节发挥到极致的话,最佳效益可赚500万元。”
看来这两季土豆还真是大有作为呀!听了彭伟介绍,令人不由地赞叹。
甜瓜大棚忙栽种
3月10日,一个薄雾轻笼的早晨,记者来到大荔县韦林镇。在庆沣村扶贫产业园的大棚里,村主任李小虎正在指导着大伙儿栽植今年新引进的“芝麻蜜”甜瓜。
记者问:“这一个棚能栽多少苗子?”
村民王建军乐呵呵地回答:“一个棚就是一亩半地,能栽1500棵瓜苗。”
“这地是谁家的?你们是给人帮忙还是挣工资哩?”
“地都是村上的。我们挣工资呀,一小时10块钱,从早到晚每天干10个小时。5个人,栽完一个棚最多就4个小时。”一位妇女一边端着盛放瓜苗的基质盘,一边高兴地抢着说。
据了解,庆沣村扶贫产业园目前共40个大棚,全部栽“芝麻蜜”甜瓜,已经吸纳了村上全部的贫困户在棚里干活。
“我们庆沣村今年探索订单农业的路子,这瓜从去年12月开始育苗,现在抢时间播种,到5月底6月初上市,将全部销售到陕北榆林地区。”陪同记者前来的韦林镇党委副书记马燕说。
“航天树”引植成功
3月11日,暖阳高照。记者来到位于大荔县官池镇南王马村的新茂天地源生态家庭农场,正赶上农场职工植树,他们从外地运回数百棵侧柏树苗,全部栽到了农场东北部的荒沙里,既能防沙,又可绿化。
农场主是退伍军人苗宝文和妻子李亲丽。苗宝文是曾荣获“陕西省优秀职业农民”和“渭南市最美职业农民”称号。他们的农场占地1800多亩,养殖了3万多只珍珠鸡,1000多只绵羊,500多只鹅,还种植保健茶菊300多亩,水枣100多亩,黑麦草100多亩,富硒黑花生近百亩等,去年还新建了福禄湖,新建了培训基地。
“你们农场今年有什么新的项目?”记者问。
苗宝文说:“我们最新引进了航天构树,现在已试种成功。亩效益可达万元。”
记者跟随李亲丽一个一个地参观完圣女果大棚、草莓大棚和蔬菜大棚后,苗宝文便把我们带进栽有数千棵航天构树的大棚,认真讲解构树枝叶能降“三高”的神奇功效。
他说:“这构树是经过10年时间3次带上航天实验,经过和桑树嫁接,科学实验,已成功繁育,目前各地都没有,就我这棚里有,已经申报了国家项目。”
在春风中洒下希望,在春花中绽放憧憬,相信大荔的春耕生产见闻,只是我市各地开展春耕生产的一个缩影。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东秦春耕生产必将孕育出新的气象,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地建设必将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