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倾心帮扶暖民心——陈仓区马家湾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毅扶贫纪事

2018-03-09 09:03  宝鸡日报

本报记者庞文渊

初春的西部山区,乍暖还寒,盛开的山花点缀在山间,格外耀眼。记者来到陈仓区拓石镇马家湾村,只见村委会办公室挤满了村民,贫困户正在听取专家的花椒种植、中蜂养殖等技术讲座。

马家湾村地处陕甘交界,位于陈仓区西部深山区。全村287户1172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41户547人,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2014年2月,市交警支队民警王毅来到村上,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四年来,王毅扎根山区,用“情”帮扶、用“爱”为民、用“实”干事,先后协调落实资金260多万元,改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条件,打造了“红色花椒园、绿色核桃园、黑色柴胡园、白色土鸡养殖园、黄色中蜂养殖园”五彩产业园。截至去年底,全村产业增收280多万元,使103户439人实现稳定脱贫。

如今,在马家湾村一提起驻村第一书记王毅,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暖心书记”。

鼓励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

今年46岁的闫存代,有劳动能力,但由于他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惯,至今还没有找到媳妇,是村上出了名的光棍五保户。尤其是这几年,闫存代看到村里人都富了,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自己没有啥技术,就破罐子破摔,整天游手好闲。

看到闫存代不务正业的样子,王毅并没有放手不管,一有闲余时间,就找他谈心,一面宣传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好政策,让他看到发展前景和希望,一面结合村里致富能人的故事,打比方、讲道理,鼓励他克服自卑感,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刚开始,闫存代根本听不进去王毅说的话,反而说:“现在政策就是好,我是五保户,每月还能领到钱,为啥要干活?”

针对闫存代顽固守旧的思想认识,王毅并没有放弃帮扶的决心,而是把他当作好朋友,多次到家里看望他,开导他,闫存代的思想观念慢慢地有所转变,他说:“我这么穷,王书记还不嫌弃,我要想办法去挣钱。”王毅抓住这一细微变化,去年就托亲戚、找朋友,在市区一家洗车行为他找到一份洗车的工作。闫存代乐呵呵地说:“在山里钻惯了,刚来还不适应,现在好了,轻轻松松洗个车,每月还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有了钱,我还能娶个媳妇呢!”

解决村民吃水难

吃水难,一直是困扰马家湾村群众的“烦心事”。村民祖祖辈辈吃的是窖水,很不卫生。由于水窖年久失修,尤其是遇到夏季三伏天、冬季三九天,水窖常常出现干涸现象,群众吃水往往要到河里去挑,最远的地方需走几公里。解决群众吃水难,刻不容缓。

王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带领村两委会班子成员查地形、找水源,先后到西山建委、陈仓区水利局反映情况,终于争取到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资金30万元。经过5个月的管网建设,去年5月全村群众通上了自来水,结束了马家湾村吃水难的历史。

日前,贫困户任录才指着灶台上的水龙头对记者说:“我今年60多岁了,时常为担水而发愁。多亏王书记帮咱引来了自来水,洗衣、做饭实在方便,以后再也不用担水了。”

帮助贫困户建新房

今年63岁的贫困户李别三,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妻子也患有冠心病,常年要吃药,女儿在外打工,儿子在胡店中学读书。全家人居住在三间土坯房里。由于土坯房年久失修,墙体裂缝,屋顶破漏,每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屋里摆满了接雨水的盆盆罐罐,早已成为危房。

王毅在李别三家里走访时看到他家的居住条件,十分焦急。于是,王毅多方奔走,为李别三争取到7.5万元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及时落实到位。有了资金,李别三就打算盖新房。但因劳动力工价高,还有资金缺口。王毅得知李别三的心思后,就主动帮忙,联系车辆拉运建房材料,并动员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去年8月,李别三终于住进了新房。

李别三感激地说:“如果没有王书记帮助,我们全家还住在土坯房里,干啥都没有心劲。住房条件好了,我要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早日甩掉穷帽子,再也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了。”

全站热点
鄠邑区长裴靖瑜与绿城集团对接农民画小镇建设项目

2018-03-08 19:02阅读

安康市妇女手工艺品大赛作品展开展

2018-03-08 11:16阅读

灞桥追赶超越再出发 奋力实现“开门红”

2018-03-07 13:57阅读

市农业局召开专题会议 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

2018-03-06 11:05阅读

高陵:正月十五 杨晓东慰问困难户并调研检查节日活动开展情况

2018-03-05 10:18阅读

碑林区区长卢光文检查春季开学工作

2018-03-02 18:55阅读

碑林元宵佳节张家村街道开展辖区文明单位慰问公共文明引导员活动

2018-03-01 18:2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