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的哥”刘文潮爱心献血20年

2018-03-01 08:15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王小虎实习记者李子萌

43岁的刘文潮来自临渭区吝店镇,很像一位地地道道的渭北农民,不介绍难以看来他曾有过十多年军旅生涯。如今,他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更是一名资深的爱心志愿者。从1998年至今,他参与无偿献血30余次,捐献总量达1万多毫升,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与金奖。

爱心背后的故事

数字和荣誉的背后是刘文潮20年来的坚持。上世纪90年代,当大多数人还不甚了解无偿献血时,刘文潮就踏上了无偿献血之路。“第一次献血是1998年。”刘文潮回忆道,“当年参加抗洪抢险,我和战友在临潼的渭河大堤上一待就是几天。当时,战友们激情万丈,干起活来争先恐后,不怕脏累。抗洪结束回到西安时,我们看到街上停着好几辆献血车,很多人在车前排队。我们这些年轻的战士当然也不能落后,大家都纷纷前去献血。”

也许是“的哥”这份职业所赋予的特点,刘文潮相当健谈。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会坚持献血20年时,他说:“每个人都免不了会生病或遇到突发事件需要输血,如果大家都不献血,那么,谁来拯救生命?而且,献血对自己也有益。我的一个小小的善举,就能拯救他人的生命,我感到非常自豪。

”献血已成为“习惯”

自2003年起,刘文潮转业回到渭南,便定期到市中心广场的献血屋去献血,有时献200毫升,有时献400毫升。每年两次,爱心从不间断。

“献血都变成了我的一个习惯,一到时间就必须去。”刘文潮说。可妻子却不太理解,妻子认为献血是好事,但献上一两次就可以,总不能当成任务,年年都去。所以刘文潮这几年献血,总瞒着妻子。

2017年,有次献血前体检,刘文潮被测出血压偏高,被告知不能献血。他当时非常担忧,难道从此以后,就不能献血了?是不是因为自己开车过于劳累?是不是因为自己早上打过两小时拳击?几天后,他再次去检查时,血压正常,这才松了一口气,顺利地登上了献血车。

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

刘文潮怕妻子唠叨,在家从不说献血的事情,他本以为女儿对自己献血的事知道得不多。“后来我才注意到,孩子也去献血了,而且已经献了两三次了。”他说,因为他发现女儿曾拿回了献血纪念品。“因为年年都献血,家里这类宣传纪念品很多,杯子、雨伞、小汤锅、玻璃碗……看来孩子受到我的影响。”

其实,受到影响的不只有他的女儿。刘文潮有时和亲朋好友谈自己献血的事,有时在微信圈里发献血的照片,虽然都是无意之举,但会鼓励一些人参与献血。有一次,他去献血的路上碰到一位朋友。朋友问他去哪里,他顺口就答“去献血”。没想到这位朋友竟说:“那我也去。”刘文潮以为朋友开玩笑,因为朋友身体远不如他壮实,笑着说道:“你瘦得跟猴一样还献血。”谁知朋友是认真的,说自己以前也想过要献血,但一直没有勇气,这次刚好跟他一块去。

“受我影响去献血的亲朋好友可能有七、八个吧。”刘文潮说,“献爱心是自愿的,我没有用语言去劝说谁,但看到大家被我的行为影响,我还是很欣慰。

全站热点
安全不放假 平安不打烊——宝鸡市交警正月初一驻守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执勤工作扫描

2018-02-28 17:46阅读

高陵记者探访西安市首届农民节主会场何村 为您揭秘台前幕后故事

2018-02-27 22:06阅读

未央:全力奋进“6+1” 转变作风提效能

2018-02-27 09:42阅读

安康市群众艺术馆亮相央视《新闻联播》

2018-02-25 20:04阅读

男子探亲驾车误入冰雪之地 民警照亮回家路

2018-02-23 20:07阅读

周至春节前送温暖—县金融办携手中航安盟走访慰问敬老院老人

2018-02-22 11:21阅读

高陵西安年 · 最中国 全区广大群众欢欢喜喜度新春

2018-02-17 21:1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