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燃灯寺村:钟声悠悠数百年 张家旗 王璐瑶

2018-02-23 17:57  宝鸡日报

高新区马营镇燃灯寺村坐落在渭水以南、秦岭北麓,村民不到2000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尤其是矗立在村南不远处的燃灯寺,千百年来香火不断,并为村里留下了不少精美的文物和动人的传说。近日,记者来到燃灯寺村,寻找那些流传了近千年的故事。

燃灯古刹名传四方

既然燃灯寺村因燃灯寺而得名,那么来到村里的人首先都会想去看看这座古刹。燃灯寺就在村南不远处的山坡上,从村上文化广场的大路沿山而上,远远就能看到一段隐没在绿树后的红墙,顺着再向前走,燃灯寺的全貌逐渐展现在记者眼前。

只见这座寺庙周围都被红墙围绕,南北各有一道门,透着一股古朴宁静之气。站在寺庙外的平台向北望去,就能看到群山环抱中的燃灯寺村,一阵风吹过,村庄中隐隐约约的嬉笑喧闹声被风带来,撞在寺庙的红墙上,碎成一片一片的光影,与落叶一起在游人周围舞动,让人从心底觉得安逸。

走进寺庙,几间大殿将整个寺庙隔出大小不一的院子,每个院内景色都不相同,有的大气庄严,有的小而精致。殿堂中的木雕门上,裙板雕刻着如意、玄纹等图案,两侧的窗户上则雕着花卉和其他一些吉祥图案。院内古树参天、灌木葱郁,让人的心一下安静下来。

这座寺庙其实大有来头。传说中,这里本来名为少祖山,后来因为燃灯佛在此修行并圆寂,所以在南北朝北周大定元年时,人们在此建起燃灯寺;在此后,元、明、清等朝代,燃灯寺都有不同程度的重修和扩建;至上世纪,燃灯寺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燃灯寺古建筑群受到重创,但随后不久,在燃灯寺村村民共同努力下,这座千年古刹逐渐恢复了过去的盛景。

现在,寺院越来越漂亮,名气也越来越大。从宋代开始每年定期举办的庙会,也吸引了不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燃灯寺村也因此成为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明朝古钟两次历险

在燃灯寺中有一座钟亭,亭中挂着一口铁钟。这口铁钟1米多高,表面已锈迹斑斑,上方还有几处小洞,但钟周围刻着的铭文大部分还能依稀辨认出来。记者仔细看去,看到钟顶周围有“皇图永固,帝道遐昌”等几个大字,下方则刻着“凤鸣金火匠吉泰吉干造……吉……袁青铁匠……木匠张演张佰林……凤翔县陈……”等略小一些的字样,大略一数,钟上竟密密麻麻有几百字,钟口的圆角上,还刻有八卦符号。

75岁的村民郑铨告诉记者,这口铁钟重1200斤,是明成化十六年铸造的,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关于这口钟,村里还流传着一段曲折的故事。

据说,这口钟铸好之后,一直悬挂在燃灯寺内,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燃灯寺钟亭因风吹日晒,年久失修,轰然倒塌,但寺中僧人生活拮据,无钱整修钟亭,便只好将这口铁钟弃在野外。然而,失去钟亭和寺庙保护的铁钟,随时有可能被偷走,于是僧人便编了一段恐怖的故事,说一日看见一条黑色的大蟒蛇钻入铁钟之中,一直没有出来,偶尔还能看到蟒蛇在钟里吐着蛇芯。“一旦靠近铁钟,肯定会被蟒蛇咬死!”

僧人逢人便说这个故事,很快便在四野八乡传开了,而且越传越玄乎,逐渐便没有人敢靠近铁钟,甚至将这个故事一代一代流传下去。当然,在一代又一代村民的改编中,这个故事的情节已经越来越离奇,后果也越来越可怕,在一些版本中,甚至说蟒蛇已经咬死了许多人。在这个故事的保护下,铁钟虽在荒野历经风雨,却始终安然无恙。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因为担心铁钟被人拉走炼化,村中几位老人便聚在一起商议,他们认为,必须要尽快将铁钟藏起来,才能避免它被投入火炉的命运。说干就干,几位老人连夜联络数位村民,找来绳索、抬杆,将铁钟悄悄运到村外一处破窑洞中埋藏起来。

这一举动,让古钟避免了被拉去炼钢的命运。直到1965年,铁钟才重见天日。

几年后,按照国防要求,到处都挖起防空洞,铁钟被运往山下的旭光村,悬挂起来,用于防空警报;几年后又被卸下,翻了个个儿,当作储水器,用于饮牛马。

1984年,铁钟被燃灯寺村的村民找到,被运回重修后的燃灯寺,悬挂在新修的钟亭中。

郑铨告诉记者,直到现在,每天清晨5时和傍晚7时,寺中的人仍会准时敲响这口铁钟,每到那时,悠扬浑厚的钟声便会响彻全村,有时甚至能传到马营镇街道上去。伴着钟声起床或休息,已经成了燃灯寺村村民的生活习惯。

小小山村英杰辈出

别看燃灯寺村是个小山村,但是从古到今,出了不少英雄豪杰。这些人物的故事,经过一代一代村民的口口相传,几乎所有村民都耳熟能详。

据该村村志记载,上世纪初,有范振华与袁有民两名土匪,长期狼狈为奸,盘踞在鸡峰山一带,并纠集了30多名不务正业的游民,整日抢劫勒索附近村民和过往行人,搅得地方不安。燃灯寺村的村民对此都很愤怒,都想手擒土匪,保护村庄。1925年,两名土匪准备到燃灯寺密谋兵事时,早已得知消息的10余名青壮年村民埋伏在燃灯寺周围,等二匪走近时,一跃而起,将二匪按倒在地,夺去枪支,随后将二人五花大绑押走。二匪最终被诛,附近一带也因燃灯寺村村民的义举恢复平安。

到了1937年,进步村民冯春铨去马营小学上学,受抗日救国革命进步青年思想影响,在马营小学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还先后介绍了十名进步青年村民加入共产党。1939年,燃灯寺村地下党支部成立,冯春铨任书记。地下党支部成立后,利用“冯家祠堂”小学教书做掩护,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利用燃灯寺小学,配合进步青年师生换写黑板报,为地下党组织活动筹集经费,还发动进步觉悟群众,给抗日将士捐粮捐物,开展抗粮、抗租、抗捐、抗丁、抗税活动。

与冯春铨同时代的村民冯泰,1938年在燃灯寺小学加入地下党后,积极协助该村学校师生去附近村庄宣传抗日救亡主张,并想方设法为地下党筹措活动经费。1948年,冯泰协同地下党人,乔装打扮去秦岭深山绘制秦岭地形简图,为人民解放军西进提供路况。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许多村民的事迹令人难忘,比如克服高原缺氧困难,将物资运往前线,为西藏和平解放贡献力量的冯春芳;比如修建鸡峰山水库时不幸牺牲,名字被镌刻在建库烈士纪念碑上的冯长艮;比如带领青年突击班在峭壁半山修通鸡山渠的尹天水等。这些村民的名字,就如同生长在村里村外的百年古树一样,随着岁月流逝不断茁壮,在全体村民的心中留下不灭的印象。

现在,随着宝鸡南站的修建和交通的发达,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燃灯寺村,去往全国各地。但那悠悠数百年的钟声,和那些虽平凡,却做出英雄事迹的村民名字一起,将永远伴着他们的脚步。

全站热点
阎良区农林局上班第一天大棚里拜年送技术

2018-02-23 12:25阅读

宝鸡市各住宅小区——昼夜巡查保安全

2018-02-22 17:44阅读

高陵西安年 · 最中国 大年初四,欢歌笑语。快来看看热闹的人群里有你吗?

2018-02-20 12:06阅读

中国春节全球刮“红色旋风” 尽显世界“范”儿

2018-02-16 14:04阅读

未央区副区长张永辉检查未央区春节粮油市场供应工作

2018-02-14 09:48阅读

天池山田园综合体项目签约 投资16.7亿元

2018-02-12 20:06阅读

未央:行政执法与司法工作的有效结合 19名工人终于可以过个好年

2018-02-11 13:1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