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对于很多文艺工作者来说并不意味着放假,他们为了给万千观众送上一份“春节文艺大餐”,不过是照常再度过一个忙碌的假期罢了。
前几天,虽是临近放假,但在市演艺中心的排练厅里,似乎比平时还要热闹上几分。由于过年期间他们要在人和剧场接连举办几场“莺歌幸福年犬迎太平世”迎新年文艺汇演,为此大大小小几个剧组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排练。今年32岁的惠春玲是其中一名秦腔演员,12岁开始学戏,2001年正式登台,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演员”,排练期间她也一丝不敢懈怠。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难掩秋……”排练厅里,琴鼓相和、唱腔嘹亮,只见惠春玲一边唱着戏词,一边接连几个平转、翻身、圆场,动作一气呵成,与一旁搭戏的两名演员配合默契,整场下来流畅自然。在外行人看来,这样的彩排表演已是精彩,但演员们依然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他们以百分之百的严谨和专注,对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力求完美,甚至对每一次笑声都极尽可能地赋予更有层次的表达。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一般情况下,我们一部折子戏在台上表演大概需要30至40分钟,但是前前后后的排练怎么说也得一年。像你刚才看到我们彩排的《断桥》,是一部新戏,要在春节期间和观众第一次见面,前期我们已经排练了大半年的时间。”惠春玲对记者说。
从年前的慰问演出,到春节的文艺汇演,惠春玲和同事们忙得就没停过。她说:“前段时间,我们集中组织了很多场文化下乡演出,多得我都记不清跑了哪些地方了。最近,大家又忙着排练春节剧目。每年一到放假,我们就特别的忙,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因为我们是演员。虽然不能在假日陪伴家人,心里十分愧疚,但是我们也很期待‘放假’,这并不是为了享受假期的悠闲,而是为了在向观众送去欢乐的同时,能够有机会站在舞台上展示自己。每当看到观众的笑容,听到他们的掌声,我们就感到特别满足。另外,每年春节演出,我家人都会来捧场,尤其是我家小孩,一看到我上台,就会特自豪地说‘那是我妈妈’!”(本报记者 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