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能力通讯员王腊梅张婷
担任第一书记8个月的时间里,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作所为记录在日记本上,汇集成一本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的“扶贫日记”。他就是赵煜,富平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科长,去年5月被选派到富平县刘集镇街北村担任第一书记。
今天,本报记者带您一同翻开这本“扶贫日记”,去聆听那些令人感动、温暖心窝的扶贫故事。“当街质问”引发的故事6月15日晴
这一天,当我从贫困户家里出来的时候,两个群众将我挡在路边,问:“你是不是第一书记?”“是的,我叫赵煜……”我满脸堆笑地回答说。“那你说咱门口这路还修不修?”
——摘自赵煜“扶贫日记”
时至如今,赵煜的脑海里依然记得自己走马上任第一书记刚刚“满月”时,被村民马学礼和杨爱亮“当街质问”时的画面。
怀着沉重而又忐忑的心情,赵煜回到了村部,向村里“三委”班子成员讲述了刚才发生的一幕和对村民的承诺。在钦佩他勇气可嘉的同时,村党支部书记李广富面带忧愁地说:“钱从哪里来?路的情况你了解多少?项目又怎么争取?”李书记的接连“三问”,让赵煜心里一时之间没有了底。沉思片刻,他坚决地说:“既然已经给乡亲们表了态,作为村干部绝不能失言,咱们一起想办法!”
再大的困难,挡不住党员干部为乡亲们办实事谋幸福的脚步。在村民们的一片质疑声中,这个戴着眼镜,看似有点书生气的赵书记显现出了雷霆万钧的一面,使出浑身解数,踢掉多个“拦路虎”,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制定施工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9月底,当4公里的水泥路和10公里的排水渠呈现在村民面前时,大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赵书记,有魄力有能力!”
“正是那一次被村民的拦路质问,让我感受到了作为第一书记肩上担子千斤重,更感受到了乡亲们心中对党员干部的期待!”第一个硬骨头被啃下,增加了赵煜为村民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信心和决心,先后争取彩票公益扶贫资金455万元,涝池工程80万元,对街北村进行“整容”,栽种绿化树木400余棵,修建花池296个……“二唐兄弟”引发的思索8月14日晴
晚上八九点钟,我正在村部整理扶贫纪实照片,孙亚社打来电话,说:“让二唐接着在羊场上班吧……”听后,我欣喜不已,一路小跑,兴冲冲地来到二唐家,将二唐“重返岗位”的好消息亲口告诉他。
——摘自赵煜“扶贫日记”
赵煜日记里所说的“二唐”,名叫孙有唐,他还有一个哥哥叫孙唐,兄弟二人都有智力障碍。
那一天,赵煜在村中走访时,只见胜利组孙唐家的门虚掩着。“呜……呜……呜……”当他推门而进,忽闻哭泣声从里面传来。“出什么事啦?”赵煜来不及细想,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院子里,只见二唐一个人趴在西屋的炕上哭个不停。许久,二唐声音嘶哑地说:“社不要我了……”二唐嘴里说的“社”是村里一个养殖场的“老板”,名叫孙亚社,是村民公认的“大能人”,“二唐兄弟”一直在他的羊场里打工。
听罢二唐的哭诉,赵煜安慰二唐说:“不哭啦,我去找社说……”当赵煜来到养殖场,孙亚社没在。晚上,好不容易拨通了电话。“近来效益不好,没办法……”电话的那一头,孙亚社声音低沉地说。“社不是这样的人啊,是不是家里有其他的事儿?”赵煜百思不得其解,在村主任的嘴里得到了“真相”——孙亚社的父亲住院了。
数日后,赵煜闻听孙亚社回来了,他放下手头的事,一溜烟地来到养殖场。赵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孙亚社的工作。孙亚社被他的真心和热情感动了,当天晚上,赵煜就接到了孙亚社打来的电话。这才出现了日记中记录的那一幕。
“二唐兄弟”的事让赵煜深深明白,要想彻底拔掉贫困群众的“穷根子”,必须让他们有收入稳定的工作,或者有个持续发展的产业。于是,赵煜利用县上实施的“两个全覆盖”扶贫政策,为有能力、意愿养羊的8户贫困户发放奶山羊30只,引导贫困群众发“羊财”。采用“支部+产业发展”的模式,流转土地262亩,建设街北村产业种植示范园,为该村精准扶贫摸出了一条新路子。“善意谎言”背后的感动6月25日晴
在村民的帮助下,今天晚上终于把刘增朝“骗”去住院了!从此,村民们安宁了,增强叔也能安心过日子了!健康扶贫,对于一个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摘自赵煜“扶贫日记”
在赵煜的“扶贫日记”中,“健康扶贫”一词出现频率颇高。这与他的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走访摸底阶段,具有职业敏感性的赵煜发现,在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的44名贫困群众中,因病致贫的就有11户16人。
贫困户刘增强的弟弟刘增朝患有精神分裂疾病,不仅拖累得家里一贫如洗,也闹得村里不得安宁。赵煜在征得刘增强一家人的同意后,决定送刘增朝到医院住院治疗。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救护车来了,医生来了,刘增朝却和大家玩起了“躲猫猫”,就是不上车。情急之下,智从心生,赵煜满脸春风地对刘增朝说:“叔给你寻了个对象,让你相亲去呢!”这一招果然奏效,刘增朝乖乖地上车了。
脱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人。赵煜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为村里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一座,保障了群众及时方便就医,并为每个贫困户联系家庭医生,为4户贫困群众办理了慢病卡,为7户贫困群众办理了免费住院治疗,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
一本“扶贫日记”,记录的不仅仅是对民情民意的概要记述,更是一册关于第一书记脚踏实地、敢想敢做敢当的扶贫信念录。采访虽然结束,但是赵煜的“扶贫日记”还在继续书写着。我们相信,他的这本“扶贫日记”会越写越厚,街北村的贫困户也必定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