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何冰记者彭一鹏)2月2日是第22个世界湿地日。为了营造一个全民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我市从1月30日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从机关到社区,从城区到乡村进行湿地知识和保护意识的宣传。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有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的美称。同时,湿地是濒危鸟类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的繁殖栖息地。1971年2月2日,历时8年之久,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2013年以来,我市先后成立了10个国家湿地公园。2017年,市人大制订出台了《渭南市湿地保护条例》,坚定地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建设绿色生态大美渭南。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在我市各县(市、区)的各个活动现场记者看到,相关单位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倡议书和标志服等,倡议全社会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像爱护我们的肾一样爱护湿地,共同保卫我们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