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庞文渊
数九寒天,寒气逼人。而渭滨区石鼓镇中岩山村贫困户甘崇科一家3口,住在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暖意融融。甘崇科患有哮喘病,常年需要吃药,妻子也患有精神分裂症,儿子有精神障碍,过去一家挤在低矮、昏暗的土坯房里,靠低保维持生活。如今,区上出资7万多元,让甘崇科告别了土坯房,搬进了新家。
甘崇科一家的变化,只是渭滨区党建引领促脱贫激起的一朵浪花。
近年来,渭滨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求真务实强本领、锲而不舍改作风,以担当诠释忠诚,以作为彰显价值,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固本培元让红色基因融入党员血脉
随着宝鸡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作为宝鸡市主城区之一的渭滨区,城市人口就有36万,城区党员7340名。如何让红色基因融入党员血脉,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固本培元,激发新活力?
渭滨区委围绕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一核心,创新载体,探索构建“一心六体四融合”城市党建综合体。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推进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六位一体”,做到党员队伍、履行责任、党建活动、服务群众“四融合”,形成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治理体系。
为了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软要求变成硬约束,让党员“动起来”,区委通过申报、立项、审核、监督、评估等环节,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建立“四点半课堂”“一个观众的剧场”“为小区披绿”等100多个项目库,孵化引进陕西普辉、陕西红凤等34个社会组织,组建环保、助残等20多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做有活动载体、干有项目抓手、考有硬性指标,做到为民服务零距离、全覆盖。
群众期盼在哪里,党组织重心就聚焦到哪里。新建路社区老党员反映,组织生活不经常,缺乏活力。社区网格员黄静将这一信息反馈到网格平台,引起了区委组织部和社区党委的高度重视,就设置了“每月主题党日”项目,使社区89名老党员找到了“家”。社区党委还联合辖区13家驻地单位,把组织项目延伸到“集体生日聚会”,为老党员、空巢老人奉献爱心。不久前,76岁的空巢老人郭金泉过生日,社区党委为这位老人举办了“集体生日聚会”,并送上了一床棉被作为生日礼物。
筑牢阵地,把党组织建在经济最活跃的细胞上,凝聚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合力。经一路共有5700余户小微企业、个体户,带动了3万多人就业。过去,由于商户单打独斗、党员分散,党组织活动少,党员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区委组织部从重振经一路辉煌入手,成立了“红色商圈党建联盟”,整合了辖区17个党组织,使24名“隐形”党员找到了家,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进行政策宣传、学习交流,使党员成为政策“宣传员”、市场“治安员”、诚信“监督员”、经济“信息员”。党建联盟成立以来,为商户解决问题325件,先后协调农商银行,为576户商户融资贷款23亿元;调解王军强合同纠纷案,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帮助残疾人张如意找到了商铺。2018年元旦,党建联盟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8继续前行”新年寄语主题党日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
攻坚拔寨脱贫路上绽放新时代光彩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牢牢抓住党建促脱贫这一制胜法宝,只有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才能有效实现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渭滨区委组织部长姚建平说。
渭滨区共有60个涉贫村,分布在秦岭北麓和西部山区,自然条件差,目前还有3900人处在贫困线以下。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区委、区政府组建43个扶贫工作队、下派1337名帮扶包村干部、选派18名驻村第一书记、进驻60个涉贫村,与村“两委”会班子一起,由“四支力量”进行精准扶贫。
渭滨区委在大走访、大调研、大督查中发现,“四支力量”存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等问题。对此,区委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整合“四支力量”,成立43个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由驻村第一书记或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组织保障,并对5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全面推行“党支部 +x+贫困户”模式,新建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党组织71个,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高家镇段家磨村地处西部山区,脱贫路子窄。区教体局干部赵学辉担任第一书记后,凝聚“四支力量”,统一思想认识,把大户投资、扶贫资金、贴息贷款、集体入股等资金捆绑起来,筹资100多万元,成立了“李大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 +入股户 +贫困户”模式,租用24户村民的9亩荒滩地,建香菇大棚12座,仅半年时间,收入20多万元,使28户贫困户每户分红500元。段家磨村村民说:“跟着赵书记干,我们有奔头!”
据渭滨区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全区党员带头发展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经济实体320个,带动贫困人口1700多人增加收入。
从严治党“三项机制”彰显责任与担当
渭滨区委书记张德科说:“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坚决破除消极懈怠思想,从‘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中解放出来,让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
区招商局原副局长杜文义,长期奋战在招商一线,广泛捕捉信息、诚心拜访客商,促使总投资21亿元的花旗西郡商业体、总投资5亿元的北斗导航通信系统产业化、总投资3.5亿元的传化物流港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渭滨区。前不久,区委决定,将杜文义提拔重用担任局长,在党员干部中产生了“磁场效应”。去年以来,全区提拔重用党员干部27名。
同时,区委、区纪委列出“不在组织、不像党员、不起作用、不守规矩”等不合格表现负面清单,紧盯“关键少数”,防止“四风”反弹,严查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对脱贫攻坚、投资环境、教育医疗等领域进行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对107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尤其是对去年年度综合考核排名靠后的区环保分局、区农业局进行降等处理,扣发9名违纪人员的岗位责任奖金。2017年,全区对为官不为的42名干部进行了问责,批评教育、诫勉谈话123人,党政纪处分及组织处理67人,降格调整10人。
党旗领航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渭滨区党员干部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至去年底,预计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20亿元,同比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亿元,同比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100元和13300元,同比增长8%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