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记者在位于陈仓区科技工业园的欣亚电器有限公司扶贫车间看到,东关街道西秦村贫困户罗红英正在将一件件电器产品装箱打包,准备运往山东青岛的一家公司。她说:“去年公司有了扶贫车间,我就在家门口上班了,每月能拿2000多元工资,真正端上了‘金饭碗’。”
今年42岁的罗红英家住西秦村,2012年,她的丈夫因心脏病去世,照料两个孩子的重担都压在了罗红英柔弱的肩上。那几年只能靠低保金维持生活,为补贴家里的开支,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四处找活打工,日子过得很艰难。
欣亚电器有限公司地处陈仓区科技工业园的西秦村,属于非公企业。近年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生产高强度、高导电率、受压、耐热等10多种特殊铝合金铸件,销往山东青岛、江苏常州等10多个地区。去年初,在区委非公和社会组织工委、区非公组织党委指导下,企业建立了扶贫车间,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西秦村4名贫困群众走进车间上班,罗红英就是其中一位。她告诉记者,企业就在家门口,上班很方便,如今孩子都长大成人了,她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生活不用发愁了。据了解,这家企业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西秦村6户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入股企业,让贫困户成为企业股东,每户每年能拿到3500元分红款。
本报记者庞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