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南郑:生态扶贫绿了青山富了民

2018-01-19 11:26  汉中日报
(通讯员 陈菲 唐强)生态扶贫既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有力践行,更是改善贫困群众生活面貌的“绿色”实惠。南郑区全面贯彻生态扶贫有力措施,以落实政策、发展林下经济、技术与技能双支持和促进就业为抓手,提高林地综合经济效益,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促民增收双赢的局面。

该区通过精准甄别,扎实抓好惠民政策落实。选聘42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为生态护林员,并通过岗前培训,于2016年底全部到岗履职。2017年全年共拨付管护工资253.8万元,人年均6000元。抓紧抓实信息审核、数据汇总、张榜公示、资金兑付和督导检查五个重要环节,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足额兑现38.84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10万亩省级公益林,共计552.38万元生态补偿金。其中:涉及贫困村41个、贫困户1378户66.46万元,户均增收482元。通过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全力支持贫困村、扶持贫困户,安排退耕还林任务3376.4亩,涉及贫困户401户1286人。同时,与财政、银行部门协调联动,通过“一卡通”,稳步有序兑现2014—2016年度1.6万亩580.2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涉及贫困户222户142.38万元,户均享受政策补助6414元。

结合“三送一扶志”活动,该区广泛宣传,引导、鼓励广大群众用活用足财政资金补助与金融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林副产品加工等林下经济产业,拓宽增收途径,加固脱贫基础。2017年全区发展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50余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培育林下苗木花卉、木本油料林、中药材、魔芋基地、猪苓共计3.78万亩;加工香菇、木耳、笋干、茶油等林副产品6360吨。发展林下养殖合作社、小型企业21家,养殖禽类50万只、畜类1.3万头、土蜂1.1万箱。2017年实现林业社会总产值15.57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00%。

技术与技能是发展扶贫产业的关键,该区聘请市、县核桃专家组成服务小分队,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巡回举办核桃定干修剪与病虫防治技能培训班,重点解决农民核桃田间管理难题。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期,培训农民145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630余份,赠送嫁接刀、修枝剪等专业工具380余把。生态岗位就业极大地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该区积极引导造林单位、涉林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临时或长期聘用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最大限度地提供就业岗位,帮助雇佣人员增加务工收入,加快脱贫步伐。涉林企业、工程项目以及专业合作社实现贫困人员就业114人,人均增收1120余元。

全站热点
稳中求进开新局 卯足干劲起好步

2018-01-19 08:44阅读

汉滨区再部署今冬明春校园安全工作

2018-01-18 14:02阅读

碑林张家村街道水文二社区圆满完成2017年度年终考核评议工作

2018-01-17 18:16阅读

丹凤开展电动车火灾防范宣传

2018-01-16 13:09阅读

蓝田县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体会议

2018-01-15 10:17阅读

周至县召开社会扶贫工作专题会

2018-01-12 16:10阅读

未央区食品药监局汉城所召开辖区中小学生校外托餐场所食品安全培训暨部署动员会

2018-01-11 10:5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