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全媒体讯(记者郭艳李沛华)2018年的首轮降雪增加了土壤的墒情,有利于冬小麦的安全越冬,但同时给设施农业造成了不小影响。1月10日大早,记者前往蒲城县椿林镇汉村,沿途的房屋、田地被皑皑白雪覆盖着,大片农业设施大棚被积雪压垮,出现折断、开裂,甚至塌陷的现象。在秦汉桃产业基地,村民吴银仓和同伴正紧张有序地对棚体进行加固修复……
“这个6号棚是我家在2015年搭建的,面积约2.05亩。2016年,甜桃初挂果。2017年,甜桃收入5万多元。正常情况下,这茬果在今年四、五月份就能上市了,本想着今年有个大丰收,却被这场大雪压塌了,心疼得很啊。”67岁的吴银仓告诉记者,从降雪第二天开始,他就过来清雪,但仍然阻挡不住积雪和大风对大棚的影响。吴银仓说,这次降雪是他建棚以来遇到最大的一场雪,所以没有什么防范经验。好在这几天镇村干部和贫困户、党员帮他开展生产自救,先把倒塌棚里的积雪清除后,再把折断的大棚骨架拆除掉,安装新的钢构架,尽最大努力抢修大棚,把损失降到最小。由于倒塌大棚下是娇嫩的桃树,因此无论是清理积雪还是打支撑,都必须小心翼翼。目前,吴银仓家倒塌的大棚基本复建完成。“作为一名有着42年党龄的老党员,我除了要清除自家的大棚积雪外,还会帮助其他村民尽快修复大棚。”吴银仓说。
“1月3日下雪以后,椿林镇和市供销社领导第一时间带领镇村干部查看灾情,商定恢复方案,并多方筹集资金100余万元,从外地购回原材料,联系工队。同时,村两委会也带动300余人展开生产自救,力争使损失降到最低,确保汉村甜桃如期上市。”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金龙说。据了解,此次强降雪,造成秦汉桃产业基地30座冷棚甜桃不同程度受到损害。如今,在市、县、镇、村的共同努力下,修复大棚工作正在积极推进,预计在15天内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