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邓亚金
今年35岁的张应剑是省统计局派驻扶风县杏林镇东坡村的第一书记,别看这位女干部年轻,可不管是入村协调解决矛盾纠纷 ,还是争取项目资金给村里办实事 ,这位80后女干部一点儿也不含糊。群众的吃水难问题解决了,村组道路“最后一公里”打通了,新植的元宝枫成林了……记者在东坡村采访时,大伙纷纷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女子真能干!”
让贫困户有了致富产业
2017年2月,张应剑从“数字报表的海洋”来到基层扶贫队伍。到了村里 ,张应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东坡村贫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村里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群众住上了新房子,虽然村子面貌焕然一新,但村里有66户贫困户,大多数因残、因学、因病致贫。”张应剑认为,贫困户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一个好产业带动。张应剑根据实际情况,与村“两委”干部多次商讨:“东坡村虽属省级贫困村,但自身却有不错的耕地条件,非常适合成片发展特色产业。”张应剑得知,杏林镇长命寺村有个元宝枫种植基地,种植元宝枫市场前景好。于是,张应剑和村“两委”干部多次去元宝枫基地考察,最终他们决定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元宝枫特色产业。
全村66户贫困户,张应剑挨个走访做工作。可贫困户的反应却是:种元宝枫能挣钱吗?会不会将来卖不出去?通过走访得知,一些贫困户的思想包袱很重,张应剑认为,思想不转变,脱贫攻坚就是纸上谈兵。张应剑和村“两委”干部再次入户宣传扶贫套餐补助政策,动员鼓励贫困户发展元宝枫产业。去年12月,依托村里已有的“百日红种养殖合作社”建起元宝枫产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元宝枫产业,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今年就可以给贫困户分红。在县镇各级的支持帮助下,村里得到了“苏陕项目”21.6万元支持。有了资金,村里的44户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就种植了40亩元宝枫,还与陕西宝枫园林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包销协议,保障了销路,据初步估算,贫困户种植元宝枫每户每年能增加4000元收入。
为解决贫困户种植苹果、桃子等果树效益不高的问题,张应剑又多次邀请专家到村里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给贫困户做指导。2017年,有13户贫困户新发展果园23.2亩、苗木2.8亩,牲畜养殖49只(头),她又为这些贫困户落实产业补助4万余元。同时,张应剑还为贫困户开展电商培训,帮助贫困户开网店。村民刘建成高兴地说:“我在网上销售猕猴桃近千斤,比传统销售方式多卖了5000元。”
协调改善村组基础设施
2017年6月,天气较热,东坡村东北组的水井突然崩塌,大热天群众没水喝,群众急,张应剑心里更急。她多次到县水利局协调,争取到12万元,可以给东北组新打一眼机井。周末,为了督促工程进度,张应剑又一次放弃了回家看孩子的机会,她坚持在村上跟着打井队加班。没想到丈夫竟带着5岁的儿子来村上看她。张应剑高兴地对丈夫说:“此刻我很满足,有家人的陪伴,又解决了东北组90户320名村民吃水的困难。”
针对台西组水罐日久锈蚀漏水的情况,张应剑又一次跑到县水利局协调,争取投资9万余元为村民更换水罐,添置自动上水设备;针对东南组街道不畅通的问题,她从县交通局争取了30万元“最后一公里”工程项目,又从省统计局申请3万元的路基处理费,解决了东南组70户290名村民的出行难问题。此外,从县环保局争取来的300万元环境卫生整治工程项目,将“美化、绿化、亮化”村容村貌;从县发改局争取来塬下3公里道路项目;从县水利局争取灌溉水渠工程,将水引到田间地头;从省统计局争取3万余元,为村委会配置打印机、空调等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这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都是张应剑用腿跑出来的。2017年,张应剑为村上争取各类资金500余万元,使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驻村一年来,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张应剑一直坚守在扶贫一线。为了将工作开展好,她更是加班加点,周末常常顾不上回家。2017年7月,张应剑的母亲腰部骨折,她为了扶贫事业,带着对母亲和家人的歉疚,依然坚持驻村,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一项项工作。东南组路基处理完毕、东北组机井落成,群众都说这是张应剑的功劳,她连忙推辞,她深知,这一切都是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