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弋戈 李阳
从1月6日开始,本报连续三期,动用一版、二版6个整版刊发了由市委宣传部、汉中日报社特别报道组共同推出的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奋力追赶超越建设“三市”系列报道,以大选题、大策划、大版面的形式,用严谨的数据和详实的事例,恢弘展现了我市在奋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洋洋洒洒3万多字的报道首先在朋友圈里成为了当日热点,多家网站、汉中本地多个公众号也第一时间进行了转载,阅读量和点击量节节攀升。通过邮局接连3天投递出的12万多份报纸,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全面铺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联动,多渠道、全覆盖的传播途径,让系列报道的影响力和热度持续发酵。
这3篇系列报道一经推出,就在汉台区干群中引发了广泛热议。大家纷纷表示,系列报道站位高、立意远、内涵深、视角宽,突出展现了近年来“三市”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描绘出了汉中追赶超越奋力发展的崭新面貌,同时还阐述了对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读过后令人备感鼓舞和振奋。
在1月10日下午举行的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分组讨论会上,3期系列报道和会议材料放在一起,在委员们中引起了热议。不少委员在会后将报纸叠放整齐放进手提袋中作为资料留存。
在第三讨论组,市委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巴县委书记赵勇健说:“汉中日报上这3篇报道语言简洁、大气,详实反映了我市2017年取得的成绩。尤其是报道刊发的图片构图精巧,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汉中交通、经济、城市的发展,让外地人一看就有到汉中来的欲望,让本地人看了也备感自豪。”
团市委书记徐红菊是第四讨论组的成员,她说:“上午听了王书记的讲话、方市长的报告,下午看了汉中日报的3篇报道,令人满怀信心。2018年,我们将结合‘三市’目标,持续推进共青团改革,充分带动起广大青年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汉中的发展作出贡献。”
在奋力建设“三市”的过程中,每一个普通市民,都既是见证者,也是建设者。
家住城固县的在校大学生陈玉涵说:“近几年汉中的巨大变化,每个汉中人都有目共睹。不仅中心城区更加美丽,就连我们新园村也变了样,我家门前的通村路都实现了硬化。去年,我上大学时,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县上的帮扶补助让我圆了大学梦。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系列报道又一次刷新了我对汉中的认识和印象。西汉高速开通、飞机场加开航线、西成高铁建成通车,汉中的交通格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西乡县支行工作人员黄萱说:“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我相信汉中必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汉中人我尤为自豪。作为一名基层金融工作者,我会更加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在汉中建设“三市”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发展。”
郝云霞是汉台区徐望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她说:“报道中‘奋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的语句给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带来的有压力,更有信心。新的一年中,我将继续围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重点做好宣传工作,不断发出“三市”“五区”建设的好声音。我相信,如果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每一个人都为这个目标出一份力,哪怕这份力量微不足道,也能早日将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