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一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补齐发展短板。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扎实建立起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宜居渭南,首先要解决好事关人民健康、福祉的风险隐患。要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特别重要的位置,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推进平安渭南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全方位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坚持源头控制、产管并重、重典治乱,把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每一道关口。
要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举全市之力,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八个一批”落实落地,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持四级书记抓脱贫,夯实政治责任;推广“支部+”模式,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实施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电力保障“三提升”,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户投入到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上来,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不断改进作风。
要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搞好污染防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要增水、增绿、增美,加快建设渭南水系,推进县城引水入城步伐,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巩固非法采石整治成果,实施采石区、工矿区生态保护修复;要大力整治空气、水、土地污染,狠抓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措施落实,刚性治污减霾,大力节能减排,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日益临近,补短板的任务愈发艰巨。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再出发,在“虑长远”中努力补齐制约发展最关键、百姓需求最迫切的短板,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