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让普惠金融之“活水”润地方经济发展

2018-01-11 08:16  铜川日报

近年来,工商银行铜川分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推进普惠金融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如何跳出传统的经营发展模式,来满足更加多元化、社会化的金融供给需求,则是当前急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铜川工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小微企业贷款数量和规模不断提高。2014年,铜川工行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在组织机构上完善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功能,通过举办银企对接及产品推介会解答企业疑问,大力推广网络化融资产品,现场指导企业财务人员通过网银完成申请、提款等操作。并陆续推出了近20种贴近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方案,实现了小微企业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支持,切实解决了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四年来,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客户50余户,投放贷款3.7亿元;其中,2015年当年投放1.25亿元,占到了当年公司贷款总额的29.94%,为支持当地小微企业发展和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铜川新模式做出了一定贡献。

农村金融普及范围不断深入。2015年3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实现农村金融的差异化监管、扩大农村金融的服务主体范围。当年,铜川工行乘着全市社保卡发放的“春风”,创新方式开创农村市场金融服务新模式,扎实推进基层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农户的发卡工作,广泛宣传普及金融产品,送金融知识下乡,先后组织了60余次金融社保卡知识宣传活动,覆盖了全市75%以上的基层乡镇,并累计发放农村地区社保卡6万余张,驻村启用金融社保卡40余次,确保了农村金融社保卡的顺利发放启用。同时利用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低成本方式扩展服务范围和内容,大大提高了农村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应用程度。

渠道建设的普惠性逐渐扩大。为了最大程度服务当地百姓,近五年内,铜川工行不断尝试小微银行建设的新模式,如增设理财便利店、自助银行及智能银行等机构网点,方便市民、村民的存取款,并将其作为普通客户服务的方式延伸,服务于区域生活。五年来,在全市各区县共打造自助银行及智能银行30个,提供24小时无间断金融服务,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大众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随着机构和业务改革的深入推进,这些小微银行的发展也将成为工行转变业务经营模式、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一步。

服务渠道的便捷化程度逐年提升。为方便基层乡镇的支付结算,铜川工行今年来为偏远山区经营商户、卫生服务站及居民生活超市等累计安装POS机百余台,并提供定期上门维护服务,确保了山区消费购物金融服务功能的实现。为了全面开创小微企业支付结算的新渠道,自去年以来,该行首推二维码支付功能,以安全、方便、快捷的支付模式为广大商户打通了新的支付渠道,当年推广使用的商户达1478户,今年年内新增商户900余户,且逐渐从城区向乡镇市场延伸,为乡镇金融支付开辟了新机遇。在“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尝试中,铜川工行在“三融”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网贷通”推广力度,向小微企业在线融资,从技术上实现了普惠金融的新突破,提升了中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者的金融服务。

精准扶贫工作亮点纷呈。为了发挥好金融资源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铜川工行先后资助金锁镇柳林沟村、柳树台村、孙原镇等三个村庄,累计为400余人提供资金支持和物资捐赠,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2017年,委派耀州区支行负责小丘镇西独冢村的脱贫帮扶,年内牵头完成了村委会环境美化、村党支部组织建立工作,形式多样开展了物资捐赠、金融知识宣传、农技知识培训、“七一”专项慰问、“不忘初心跟党走、文化惠民谱新章”文艺汇演等帮扶活动。

如何更好地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开展。强化业务支撑,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范围。继续加快e-ICBC“三平台一中心”与线上线下互动的经营格局的形成,借助“融e借”、“网贷通”和“工银e生活”等产品上线,加大个人经营贷款和核心企业的电子供应链融资业务。逐渐探索互联网发展与金融扶贫的互动发展,可以将具有铜川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入到融e购平台,通过“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服务,切实提高农村客户收入。积极发展涉农个人经营性贷款,重点对象是涉农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社员等客户,在产品特色上做文章,在金融创新上下功夫,实现农村市场拓展与金融扶贫的良性互动。

加强银政合作,完善普惠金融服务机制。尝试建立“银税互动”合作的新模式,将小微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与银行授信有机结合,实现无缝对接,使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资本”,有效增加企业透明度,形成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的金融服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企业、政府、银行“三方共赢”。同时,积极推进“政银担”金融扶贫新模式,由扶贫办负责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企业进行筛选,再由银行向符合小微企业贷款相关规定的小微企业发放利率优惠的流动资金贷款,以扶贫办设立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作为增信和风险补偿,既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又可以突破银行金融扶贫信贷风险管控瓶颈问题。

完善基础服务,加快普惠金融环境建设。一是设立工商银行农村金融知识培训站,可通过在农村中小学开设金融课程,搭建学校向家庭、社会传播金融知识的桥梁。二是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者教育,重点放在金融服务社区超市、移动支付讲堂、老年理财专题讲座等主题上,让更多普通市民在互动中了解金融安全知识和金融业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三是加快网点基础设施改造和服务升级,积极推广智能服务模式,打造智能化、人性化、高质量的服务体验场景,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度,实现金融服务共享。

(作者系工行铜川分行行长 吴浩强)

全站热点
高陵区委常委、副区长胡民升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2018-01-10 18:24阅读

“全省博爱送万家”从石泉启运 91万元物资送温暖

2018-01-10 11:49阅读

郑光照主持召开二O一八年市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 研究全市经济指标增长等工作

2018-01-09 13:09阅读

及时清理积雪 保障师生安全——临潼区各校园除雪忙

2018-01-08 12:29阅读

市总工会蹚出的扶贫路成全总推广典型

2018-01-06 12:21阅读

加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金台区委书记景耀平

2018-01-05 09:24阅读

今年安康市外资项目成绩喜人

2018-01-03 20:0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