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出售二手儿童车一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和我联系……”近日,市民王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并附上照片和自己的电话号码。像王女士这样将自己不用的物品低价转让给别人或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种转让闲置物品的消费形式正在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唐女士为自己的婚礼网购了三件礼服,一共花费1000多元。“礼服就结婚穿一天,转让出去还可以节约婚礼成本。”唐女士告诉记者,在婚礼举行前,她就将这三件礼服的信息公布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没过多久就有人以近1000元的价格买走。
说起闲置物品交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跳蚤市场”“便宜”等。如今,在互联网背景下,市民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以及各种闲置物品交易平台发布闲置物品信息,进行线上线下交易。“我觉得现在的闲置物品交易和过去的‘跳蚤市场’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买卖旧东西,它甚至包含了很多全新的东西。”市民陈先生说,现在大家都喜欢网购,特别是年轻人。各种购物狂欢节大家“买买买”过后,难免会因为冲动消费导致一些物品闲置,放着浪费钱又占地方,就会降低价格转让出去。以前还有旧货市场,上大学时有“跳蚤市场”,现在转让闲置物品主要通过网络。他告诉记者,他先后在网上转让过健身卡以及更新换代飞快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我之前趁着电商打折的时候给孩子囤了很多衣服和玩具,孩子长得很块,现在很多衣服都已经小了包装还没拆,放在家里也用不上,转让出去可以让其他的妈妈们少花些钱,我也可以减少一些损失。”市民王女士说,她从半年前开始在网上转让家里的闲置物品,有些是在网上,有些是朋友之间互相交换,节约了不少钱也认识了很多年轻妈妈,一举多得。
节约、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都是闲置物品交易逐渐升温带来的好处。但在这些好处背后,闲置物品交易特别是闲置物品交易电商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商品质量、用户财产安全、物流配送等问题都有待解决。在采访中,有些市民讲述了自己不愉快的购买二手物品的经历,也有人表达了对闲置物品交易的顾虑。
对此,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购物消费时要谨慎。一些不法商家利用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发布不合理低价商品,对于这种情况,消费者要冷静考量、理性消费,尤其是手机等电子电器类商品,如果价格过低,就要谨防以次充好、合约机冒充裸机、翻新机、山寨机等陷阱。建议消费者不要脱离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进行线下交易,同时沟通尽量选用平台官方承认的交易聊天工具,注意留存聊天记录、交易凭证等信息,以便买卖双方出现纠纷时留有真实有效的证据。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购买的商品,尤其是手机等贵重物品,一定要本人当着快递员的面开启并仔细查验,确认无误后在签收,如果商品有任何问题,务必当着快递员的面致电商家,避免损失。(本报记者 韦懿 郭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