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市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建设“三市”的一号工程加快推进,狠抓精准招商、平台搭建、服务督办、队伍建设、制度推进五个重点,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工作高歌猛进、捷报频传,为助推转型升级、实现追赶超越注入了新活力。预计2017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80亿元,占年度市定参考指标的104%,同比增长13%;其中省际项目到位资金预计完成535亿元,占年度省际参考指标的113%,同比增长20%。
努力构建大招商格局。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追赶超越、建设“三市”的一号工程,先后3次召开全市高规格的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外出招商,亲自接待来汉考察重要客商,分管领导强力主抓,环环督导,真抓实干,其他市级领导也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招商活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惩办法》《鼓励汉商回归创业十条优惠政策》和《鼓励汉商回归创业十条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完善了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产业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及四个专业招商引资工作组。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镇三级招商网络,强化资源整合、项目策划、活动组织等方面的联动互动,形成了招商合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大格局正逐步形成。
精准策划投资促进活动。坚持借台与搭台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大团队招商与小分队叩门招商相结合,全年共举办市级重点投促活动20余场,开展小分队叩门招商20余次。组团参加了丝博会暨西洽会、亚欧博览会、西交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等中省活动,利用中省专业平台,主动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合作与项目对接洽谈。其中:2017丝博会暨第21届西洽会,共签约项目159个、总投资1776.46亿元;第七届陕粤港澳活动共签约项目57个、总投资388.59亿元。同时,利用中省活动平台搞“会中会”“会外会”,举办了油菜花节汉中重点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第五届陕南绿色循环经济合作交流活动、汉中长三角地区重点合作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等。截至去年10月底,新签约引进合作项目286个,亿元以上项目170个,总投资1406.3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997.9亿元,创历史新高。
主动出击招大引强。一是精准策划项目。以打造“六大产业集群”为重点,精心策划、论证筛选了9大类276个、总投资2052亿元的重点招商项目。二是紧盯大企业主动叩门。围绕“六大产业”精心策划项目,制作招商地图,紧盯国际国内500强、行业100强等大企业进行跟踪招引,新城控股、绿地、恒大等16家世界或国内500强企业、行业100强企业相继在汉落地;与益海嘉里、启迪控股、众合创投、八度阳光达成投资意向,正在全力促进项目落地。三是注重引导汉商回归。在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发挥汉商的人脉和地缘优势,强化以商招商,两次赴深圳开展汉商回归创业投促活动,先后邀请接待了各地汉商回乡投资考察150余人次。西洽会期间,成功签约汉商回归投资项目20个、总投资50亿元。
创新举措扩大宣传。在2017年的工作中,实施了多项创新举措。首次以微电影的形式拍摄了第三人称的招商宣传片;首次启用招商大使宣传汉中、推介重点项目;首次在丝博会活动中,采取现场连线的方式设置西安主会场和滨江新区分会场进行连接,集中展示美丽汉中;首次启用“汉中招商”专用logo及背景、桌签、台卡、射灯、指引牌等会场布置与投资指南、项目册、手提袋统一标识;通过网络平台对汉中——长三角地区重点合作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和汉中——深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暨重点合作项目推介签约仪式进行了线上视频直播;利用移动客户端快速推送活动成果。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提升招商宣传水平。
优化服务狠抓落实。一是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调整招商引资考核指标设置和分值权重,增设年度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引进、服务保障、项目引荐3个单项奖,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抓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完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实行“五个一”跟踪落实机制,对重大项目洽谈、审批、开工、建设投产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着力解决土地、资金、拆迁等难题,推动意向转合同、合同转在建、在建促投产。三是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健全投资环境投诉举报制度,将投资环境建设纳入招商引资考核体系,并在政府门户网站、经合网和微信公众平台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及时处理投诉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围绕打造丝路源点城市,深入实施“四向融入”和“五新”战略,坚持要素招商与服务招商齐抓、单项招商与链式招商结合、政府招商与各方招商联动、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推动招商引资模式创新、路径创新、机制创新,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市经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