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追赶超越勇争先——宝鸡高新区2017年亮点回眸

2017-12-28 18:02  宝鸡日报

本报记者鲁淑娟

漫步宝鸡高新区,一条条道路宽阔笔直、一座座厂房绿树环绕、一栋栋大楼巍峨高耸……让人感受到蓬勃的生机和向上生长的力量。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宝鸡高新区围绕建设西部创新之城和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目标,坚持开放创新,奋力追赶超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新发展等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成绩单”格外耀眼。2017年,宝鸡高新区预计全年可实现区域生产总值780亿元,同比增长13%;工业总产值2140亿元,同比增长12.6%;工业增加值600亿元,同比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同比增长36.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0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财政总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21.7%。

项目建设高歌猛进

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大项目、大投资,就难以实现大发展。2017年,高新区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生命线工程,积极开展各类招商洽谈活动。从年初开始,高新区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赴北京、浙江、重庆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向德国安酷集团、航天九院十三所、鑫鹏集团、一汽凌源等200余户企业抛出“橄榄枝”。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新区上下联动所产生的重商效应,让投资200亿元的钓鱼台旅游度假区项目、投资45亿元的吾悦广场项目、投资30亿元的法士特中轻型变速器及新能源传动项目等51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高新区。截至目前,已实现到位资金251.46亿元。

招商最忌盲目。为增强招商的靶向性,高新区创新方式、多措并举,通过举办钛产业国际博览会、参加欧洲钛展等活动,引来了一只只“金凤凰”。在8月召开的宝鸡·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恳谈会上,高新区立足汽车产业链发展实际,对全区投资环境、发展前景、招商政策等进行了全面推介,成功签订了新材料汽车部件生产线、汽车高效节能空调系统生产基地等项目。

项目建设是发展的“强心剂”。在项目建设上,高新区像上了发条的机器般不知停歇,从年初到年底,到处是开放开发的热潮、创业兴业的激情,总投资328.32亿元、年度投资84.9亿元的26个市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各种大型机器伸长臂膀,混凝土泵车来往穿梭,机器轰鸣声、钢筋碰撞声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激昂的“交响曲”。12月26日,室外寒气袭人,但记者在高新区法士特中轻型变速器及新能源传动项目建设现场,看到的却是火热的施工场景。火热的干劲创造了不凡的成绩,高新区多个产业项目加速推进,吉利1.5T发动机项目即将量产;航天7107项目总装厂房主体已经封顶,综合生产厂房完成调试和试运行;中铁宝桥高锰钢辙叉项目水电等基础设施已完成配套,主厂房已完成主体工程……

2017年,高新区以推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为核心,以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攻坚克难,实干求进,强力推动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科技创新捷报频传

陕西成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功率手持激光眩目器,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12挡全铝合金变速器,被评为“龙蟠杯”2017中国十佳变速器;宝鸡市科迪普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钼铌合金板靶材加工工艺”专利,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经济日报》以《深耕开放型共享研发平台和服务平台——陕西宝鸡高新区主打全产业链创新》为题,对宝鸡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共享式研发中心,为企业创新发展增添新动能的做法进行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等栏目先后播出新闻《万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全覆盖中国制造“钛”厉害》,重点报道了宝钛集团自主设计研发的4500米深潜器钛合金载人球舱。科技创新工作捷报频传,对高新区创新发展作了最生动的诠释。

建设西部创新之城和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是高新区矢志不渝的追求。对高新区而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内生需求,更是发展之魂。近年来,高新区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目标,不断加快追赶超越步伐,着力打造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节点和核心枢纽,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日,又有一批本地装备制造企业与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北区域中心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自今年4月建成以来,该中心已经与30多家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成为宝鸡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又一“助推器”。而这只是高新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追赶超越的一个缩影。

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高新区先后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华中科大、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强强联合,走产学研可持续发展之路,引进了一批国家级研究中心。目前,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投入运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宝鸡分院挂牌成立,华控创新现代中药研究中心正在进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公开招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正在安装设备,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筹备揭牌仪式暨论坛活动,宝鸡特种飞行器研究院已揭牌。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2017年,高新区引进西交大卢秉恒院士等高端创新创业团队10余个,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人才21名。

创新平台是创新的载体。2017年,高新区新增众创空间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新增孵化企业30家,园区创新平台更加完善。

城乡环境日新月异

作为产城融合的国家级高新区,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也有助于推动园区多元化、多业态发展。

2017年,高新区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五大突破”工程,完成258.98公里农村公路进村“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东片区高新大道、滨河路、产业大道等15条道路,高新大道虢镇桥南全面贯通……城市道路更加通达。

科技新城污水处理厂及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全年预计处理污水1388.75吨,处理污泥2.12万吨;投资15.02亿元,启动背街小巷改造等城市重点项目52个;启动冯家咀、杨家店及郭家崖村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高新五小建成投用,高新实验幼儿园主体完工,高新二小扩容改造完成,高新小学开工建设……这些项目,让高新区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市民眼前。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高新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发展社会事业,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今年,高新区建成全国首个智慧化微社区“云平台”,建立起“1+3+N”为核心的社区服务新模式,解决了87个农村幸福院运转经费,建成天王、千河、钓渭镇卫生院综合住院楼,方便群众就医。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325.92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474.5万元,高龄补贴833.76万元。

回顾2017年,高新区各项工作硕果累累;展望2018年,美好蓝图亟待开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新区将在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方面继续策马扬鞭、阔步前行!

全站热点
商洛市启动普法依法治理提档升级建设工程

2017-12-28 13:29阅读

渭南全市农村“三变”改革观摩推进会召开

2017-12-28 08:11阅读

蓝田人大组织市代表会前视察

2017-12-27 09:33阅读

杨尚伟带队夜查中心城区社会治安和消防安保工作

2017-12-25 20:04阅读

城周绿化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2017-12-23 12:16阅读

长安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五次全体会议

2017-12-22 10:41阅读

“咱也能喝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水啦”

2017-12-21 08:1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