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晓妍
已是下午6时30分,路上的行人零零散散,夜幕笼罩下的渭北小镇,愈发地冷寂。“吱呀——”一声之后,满脸堆笑的屈世文推门而入。这一刻,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位享誉十里八乡的骨伤治疗高手。
73岁的屈世文,是屈氏骨伤中医疗法的第四代传人。在下邽这个渭北小镇乃至周边数个乡镇,很多人都知道,他擅用中医治疗骨伤,时常有慕名而来的患者求诊,希望摆脱手术的苦恼。得知来意后,这个从医四十余载的老人,将屈氏家族与中医骨伤的缘起、传承娓娓道来。
“屈氏骨伤中医疗法,从先祖创立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历经五代人的传承发展。用咱们这种办法治疗骨折、脱位和颈肩腰腿疼痛,无创伤,疗程短、复位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屈世文说,用祖传的骨伤“手艺”治疗骨折时,采取顺势牵引、逆向整复、反向固定方法,用小夹板治疗,方便复查调整。同时,内服中药,配合外用膏、肿痛酊、活血消肿,疗效较好;治疗关节脱位时,采取顺势牵引、反向整复(原路返回)手法,复位成功率高。这些手法看似简单,可如同朴实无华的拳法一样,虽然没有“花拳绣腿”看着漂亮,但达到的效果往往却出奇得好,在医生“摸、接、端、提、推、按”等手法作用下,原本已错位或者断裂的骨骼重新接合在一起,如同将折断的树枝重新连接在一起,看似漫不经心,却有着非常大学问在里面。数百年来,这门祖传绝学如同传世的神功秘籍一样,凭借着创伤小而且费用低廉的优势,深受骨伤、骨病患者欢迎。
话说至此,“中医骨伤”对于像我一样的“门外汉”而言,多少有些晦涩难懂。采访中,每每提及至此,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在武侠影视剧中,武功高强、除恶扬善的大侠与强敌过招,不慎负伤,肩膀或胳膊脱臼。江湖险恶,哪有不湿鞋。武功盖世、行侠仗义的江湖人士,必定有着医治骨伤的独门绝学。所以,只听“嘎巴”一声,互相脱节的骨骼又会被接合在一起,身经百战的大侠们又“满血复活”,奇迹般地与敌人缠斗在一起。想必与我一样,对“中医骨伤”持有浅显理解的人不在少数。如若知晓这门让屈氏家族五代人坚守百年的医疗技艺,需要在历史长河中找找答案。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医骨伤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古时属于“折疡”“金镞”范畴,又称之“接骨”“正骨”“伤科”等,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周礼》中记载的“折疡”概括了击、堕、跌、仆所致的骨断筋伤等疾病的治疗。“关公刮骨疗伤”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或许能从侧面说明了中医骨伤科的历史悠久。中医骨伤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在古时,人们在烘火取暖和烤炙食物时发现,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了原始的热熨疗法。同时,在伤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摸索出一些简易的理伤按摩手法,并对伤口用树叶、草茎及矿石粉等裹敷,中医骨伤科雏形初现。事物终究是一分为二的,有所长必有所短。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医骨伤处于劣势,多靠祖传或师承而延续下来。20世纪五十年代,这门古老的学科再次焕发新生。
屈氏骨伤中医疗法的缘起、发展和传承,是一段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微缩史。自幼崇文尚武、素喜国医的屈氏先祖,常与江湖侠士们交流医伤经验心得。久而久之,觅得不少治疗骨伤的良方。清光绪初年,屈氏先祖业药行医,时常义务为一方百姓接骨疗伤。此后百年,屈氏骨伤中医疗法在家传口授中不断延续,在时代的更迭中,遭遇流放。直至20世纪七十年代,自幼耳濡目染、和中医骨伤治疗结下不解情缘的屈世文,成为一名乡医,重拾祖业,悬壶济世,造福一方百姓。20世纪九十年代时,他以四代传人的身份申请获准重新开业行医,在镇上租赁了几间房开设正骨诊所。从医几十年,他治疗好多位被骨伤病困扰的患者,期间不乏宝鸡、三原等诸多外地人前来寻医问药。
从屈氏先祖到他的后裔,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医者这一角色。“中医骨伤这门传统手艺到我这,已经在我们家传承了四代人了,我希望它能一直这么传承下去,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不论在哪儿都要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在屈世文看来,中医的言传身教,既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做人的传承,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中医。在他的影响下,长子屈大雪、次子屈大展先后从医,坚守传承这门古老的医疗科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让祖传技艺发扬光大。多年来,兄弟俩潜心专研,将祖传的药方翻来覆去、熟记于心。同时,还先后进修接受更加系统、专业的学习,抛陈推新,传承开办屈氏骨科医院,延续着中医骨伤治疗的佳话。眼下,20余岁的长孙成为了一名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学习骨伤治疗,在不久的未来,将跟随着祖辈的脚步,行进在从医之路上。
从问世至今,屈氏骨伤中医疗法传承百余年,见证了五代人行医,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以无声的方式代代传扬着一个家族的医术,更有他们坚守的职业精髓。2015年6月份,在屈世文的奔波努力下,这门家传技艺申报成为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也是最为难得的传承。申遗成功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屈氏骨伤中医疗法再添前进的动力,古老的医学学科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认识、了解它,愿意尝试、体验它。时光不语,静待一树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