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小虎
无偿献出的血液是怎样检验、分离、分类,并妥善入库贮存等待拯救生命,又如何在血液“旅行”过程中保障血液安全?12月16日,来自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蒲城县等地的70多位渭南“微马志愿者”(即微型马拉松志愿者)走进市中心血站,“零距离”系统了解、实地参观采血、分离、检验、贮存、供血等环节。
从待检到检测
上午9时许,统一身着桔色上衣的微马志愿者陆续来到血站一楼大厅集合。记者了解到,这些跑步爱好者在一起运动的同时,也组织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将运动与爱心结合起来。据微马志愿队队长唐晓锋介绍,他们将在12月23日开展一次无偿献血活动,此次进血站,就是为献血活动做准备。
市中心血站机采科科长孙鹏负责带队并进行“技术解说”。
首先参观的是检验科。血站工作人员在门口为大家发放了一次性鞋套,以减少对工作环境的污染。孙鹏介绍,献血者的血液进入血站后,首先送往成分科,同时将少量血液作为标本送到检验科。
随后,大家经过一个“缓冲区”,再经过风淋室,方才进入血液检测区域。
检验科里有好多大型检测设备,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询问工作人员得知目前血液检测有酶免试验和核酸检测,具体项目包括乙肝、丙肝、艾滋、梅毒、血型、转氨酶等。
一名微马队员好奇地问:“在采血车上不是测过血型了吗?”工作人员回答道,从采血到输血给病人要做多次正反血型鉴定,就是为了保证安全用血。微马队员还问到了核酸检测,孙鹏告诉大家:“目前开展的核酸检验,就是大家听说的‘PCR’检验。这种检验可以将病毒的一段DNA、RNA放大好多倍以后识别出来,敏感度非常高,就大大缩小了‘窗口期’。随着血液检测新技术的应用,更加保证了血液的质量安全。”
如果检测发现乙肝、丙肝等阳性,将按照规定程序对血液进行销毁。同时发信息给不合格献血者,献血者如有疑问,血站工作人员接受电话咨询并详细解答。
从全血到成分
在血液成分制备的低温工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一袋袋深红的血液,多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血袋上献血者的条码信息,是保护献血者隐私的措施。
“《献血法》颁布以前,临床多用全血,如今,根据临床用血需要提供不同的血液成分,血站会根据用途将血液按成分进行分离。”孙鹏说。
在成分科,微马队员看到各种成分分离设备,其中血液成分制备离心机就像一个大的洗衣机。它的作用也跟洗衣机的脱水功能类似——通过高速旋转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分离血液,由于红细胞比重大,离心时就会沉到下面,上面则是淡黄色的血浆,工作人员把血浆与红细胞分别包装,一袋全血就变成了两袋:一袋红细胞与一袋血浆。
“有人在献血前吃了大鱼大肉,血浆就不是这样的淡黄色了,会浑浊发白,所以献血前饮食要清淡。”孙鹏说。
“我就是高血脂,是不是高血脂不能献血?”一位年龄偏大的微马队员问道。孙鹏解释说:“浑浊发白是献血前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引起,和血脂高不是一回事,血脂高不影响献血。”
到了机采科,孙鹏介绍了现用的两种进口血小板采集设备,均是全自动采血、分离、回输,每个人一套耗材,用完即弃,保证安全。血小板比较独特,存放时间短,主要用于临床出血病,献完两至三天就能恢复到献血前水平。孙鹏笑着告诉大家:“渭南就有这样一批志愿者,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捐献血小板,我们也希望微马成员们加入到捐献队伍中。”有的微马队员当场就加入了血小板捐献者的微信群,表示有需要时可以前来捐献。
从贮存到供应
供血科是最后一个参观点。在这里大家看到一个大冷库,一边保存着红细胞(2℃~6℃),一边保存着血浆等(-20℃以下),还看到一排排存放血液的冰箱,上面标着血型,里面放置着一层层架子,整齐地摆放着成品血液。
孙鹏指着血袋上的标签介绍道:“血浆或者红细胞都要贴上标签,写明采血日期、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保存条件、注意事项和血型等关键要素。临床用血的需要是不同的,根据需要我们查看标签就可以找到。”
孙鹏指着其中的一个温度显示为-80℃的冰箱说:“这里存放的是RH阴性血液,就是俗话说的‘熊猫血’。”有人提问:“是不是RH血型和ABO血型不一样?”孙鹏回答说:“所有人的红细胞上都有ABO、RH等血型系统,只是RH阴性血型的人比较少,阳性的人比较多,所以需要RH阴性血时比较难找。我市RH阴性血型者在血站登记的已有一百多人,血站每年都组织他们搞一些联谊活动,鼓励大家献血,还建了微信群,方便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找到献血者。”
参观结束后,市中心血站还组织微马队员们聆听了一堂献血与健康知识课,并在互动环节中回答大家提问,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