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今年上半年,市人大“双联系、接地气”活动中,38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13名机关县处级干部联系400多名市人大代表,每位代表二次传导再联系10名群众,共计4560名群众,定期深入基层,广泛辐射反馈,建立联系台账。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汇集民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培训、学习,练内功、提素质,担使命、承重托。市人大代表这种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履职热情中,事关民生民利的一条条建议和意见,如汩汩溪流,蓬勃跳动,浸润着秦东大地,集聚起无限潜力,辉耀出万重气蕴。
县乡人大有作为
紧盯全市中心工作,服务区域全面发展。这无疑是人大工作的恒定主题。在这一主题下,谋划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年的工作,首先离不开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关注和支持。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上下一盘棋,内外一把尺,密切联系配合,不断强化上下级人大之间的工作合力。渭南市人大常委会目光坚定,持续探索。
以落实《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18号文件精神为抓手,推进市县乡三级联动,步调一致,众志成城,为服务发展聚合力。
中央18号文件下发后,按照市委的意见和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在2015年召开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上,对文件精神进行了认真系统学习,并就如何抓好贯彻落实统一思想、提出要求。
日常工作中,每次赴县(市、区)视察调研时,常委会各主任也都把推动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情况视为重点,及时督促。
2016年,时值县乡人大换届关键时节。做好新一届县乡人大代表选举是落实18号文件的关键内容,确保代表选举圆满完成也是市人大心心牵挂的头等大事。常委会及时下发《关于做好全市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在指导换届中对照文件要求狠抓落实。
成立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组织举办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培训班,定期深入各县(市、区)指导换届选举工作。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严把代表“入口关”、加强选举资格审查、开展全过程跟踪监督,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代表选举按期顺利完成,真心为民的人大队伍得到组建。全市共选举县级人大代表2348人,乡级人大代表实选7164人,约409万选民参加投票。
一大批能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有较强能力素养的人大代表脱颖而出,正式履职,没有什么能比这更具说服力。省市领导、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与好评,即是明证。新一届县乡人大组建后,文件规定的有关重要内容迅速全部落实到位。
在做好代表选举的同时,市人大也及时督促各县(市、区)人大向当地党委汇报,积极落实和解决机构编制问题。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各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均达到30—35人,完善了相应工作委员会,县级人大的领导配备、人员力量、机构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乡镇人大同步跟进,设立专职人大主席、固定专职工作人员,保障了经常性地开展工作的要求,更好地担负起人大职责。
随着市县联系的不断紧密,市县人大间的指导作用自然而然体现。今年3月份,市人大以“在追赶超越中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作用”为主题,召开全市人大主任座谈会,市、县人大两级联动监督促发展的工作合力就此形成。无独有偶,常委会每年开展的市县联动执法检查工作,不断提升着人大监督工作的实际成效。
机关文化有魅力
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坚持继承和创新并举,修改和制定并重,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制度跨越点睛命题,为依法履职启示航向,为健全法制夯实基石。在自身制度建设方面,市人大同样慎思明辨,不予回避。
突出抓创新,适应形势发展,坚持用动态良性的机制激发制度生命力。制度建设,如一股清流,使市人大各项工作更加规范。通过重新修订常委会议、主任会议《议事规则》、《组成人员守则》、《审议意见办理办法》等制度,各委室之间分工负责、相互协作、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日臻成熟,机关承办会务、组织审议、开展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
这其中,对《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制度汇编》实施修订,可视为第一缕拂去尘埃的清风。
现行的《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制度汇编》编印于2008年12月,为规范常委会及机关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新时期各种矛盾、要素的变化,一些内容也开始呈现出不合时宜的局限。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及时出台新制度新办法,及时修订完善旧内容,长效加强机关制度建设,推动各项制度与时俱进,以符合新时期新要求。就此,《渭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制度汇编》修订工作提上日程、摆上案头。
逐一对2008年12月以来常委会及机关形成的各项制度展开讨论,对原有制度汇编中依然适用于当前工作实际的制度,个别表述稍作修改后原文收录;对原有制度汇编中重新修订过,并经常委会议、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的制度重新收录;对近年来制定的各项制度一并收录。60多项新修制度,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和机关高效科学工作提供了制度遵循。
修订《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增加《渭南市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实施办法》、增加《渭南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暂行办法》、修订《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审理工作的规定》、修订《渭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多个颇具分量、意义深远的人大工作新规范赫然在列。
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渭南市人大也着力打造健康温暖的机关文化,建立机关“家”的归属感,把人文关怀作为凝聚人心、塑造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全方位关怀关爱干部生活和工作,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深入开展“分享阅读·书香人大”读书活动,每周由两名干部职工在机关周一例会上诵读名作名篇,畅谈心得体会,有效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素养,培养了高尚心灵。机关县处级领导干部坚持为干部职工作党课辅导,支部书记在本支部为本支部党员讲微党课,进一步提升了机关同志的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机关还倡导干部职工“一日一读”、做到“一周一学”、坚持“一月一讲”、鼓励“一季一文”、实现“一年一集”,浓厚的书香氛围,振奋着每一名同志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
筑魂强基,扬帆奋进。站在新的起点上,众志成城、砥砺奋进,推进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彰显法制效力,助力依法治市,渭南市人大迈步跨越,将谱写新的更恢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