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不停有人来参观我这个小面馆!”12月15日,金台区石油市场惠利丰面馆老板朱有成指着燃气表说(见左图),他拆了燃煤灶,改装成天然气灶,既方便干净,又不污染空气,每个月还能省下500多元钱。记者采访时,他正为自己的“果断决定”而高兴。
今年50岁的朱有成是一位老生意人了,1997年他就在石油市场开面馆,对于灶火的好坏感触颇深。“当时条件不好,大家都在用煤烧火。”朱有成说,冒黑烟,煤灰乱飞,一天到晚手黑、脸黑、衣服黑。“咱是做饮食的,卫生不好,生意也好不到哪去!”当他从电视里看到一些外地的小饭馆,用的是天然气,就特别羡慕。今年9月份,我市铁腕治霾到了攻坚阶段,相关部门号召餐饮业使用天然气,得到消息,他马上报了名。他说,一来是为了面馆的干净卫生,二来是为了不污染咱宝鸡的空气,一举两得。
9月底,朱有成拆掉了两个月前才盘好的燃煤灶头,用上了天然气。两个月后,他发现每个月比烧煤节省了500多元钱。他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改灶前,他每月用煤1.5吨左右,需要花费1400多元;改灶后,每月的燃气费用900元左右。“装一个天然气灶头,费用是4000多元,盘一个烧煤的灶头,花费也是这么多。”他说,不管咋算账,改装天然气灶既省钱又好用,是一件大好事。
据了解,目前在石油市场内,有14户餐饮经营户改装了天然气灶,每年可减少燃煤250余吨,节约开支6万多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本报记者王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