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或举家旅游,很多人放心不下家中养的花花草草。现在,宝鸡文理学院5名“95后”大学生研发的智能养花设备,就能让人省去这种担心。无论你身在何处,只需点下鼠标,不仅能全方位查看室内植物生长的实景,还可以远程浇花、补充光热。
自动检测温湿度
精确调节植物生长环境
12月11日,在宝鸡文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科创中心,这几名“95后”大学生给记者演示了这一神奇的发明。
在一个微型试验田上方装有1个摄像头,试验田内埋有土壤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监控设备,同时利用无线通信网络,把各种数据传到养花人的电脑上。
参与研发这套系统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赵博伟现场演示了该系统(见右图),只见他先打开电脑里一个软件,显示花盆缺水、光照不够,于是他发出指令,随之试验田中,水泵从水桶里抽水开始给花浇灌。而在光照较弱的情况下,通过远程控制 LED补光灯进行智能补光。“温湿度传感器一旦检测到植物生长环境的温湿度异常,便自动向外部连接的智能监控系统反馈数据,系统随即控制加湿装置开启或者关闭,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研发者之一高晨说。
实现智能化打理植物该发明进入创业大赛复赛“今年暑假回家,我发现因为父母太忙,对家里种的花疏于打理,致其叶子发黄。我就想,如果有一种可以自动浇花的设备就好了!”赵博伟告诉记者,他和4名同学通过与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沟通并查阅有关资料,决定做一个植物精细化培养装置,想法容易,但做起来难多了。
首先是绘制电路图,由于专业课程里不涉及这部分知识,他们只能求助老师,一遍遍在电脑上练习,用时一个半月才达到预期效果。其次是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问题较难解决。编程是作品制作过程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写了很多次,在电脑上演示经常出现错误,只能不停调试。最后形成这套植物精细化培养监控系统,总用时4个多月。
今年10月,赵博伟和同学得知我市要举办第七届创业大赛暨“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他们当即报名,目前已顺利进入复赛。“这套系统设计简单,采用组合发明法,技术含量较高,便于精细化管理作业,造价也较低。我们希望可以应用到更多市民家里,不光解决人们不在家时的浇花问题,也能让孩子了解植物生长过程。”赵博伟说。
本报记者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