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涛王转宁
渭滨区,既是宝鸡工业的核心区,又是“海陆空”俱全的军工产业大区。
40家,这是宝鸡全市军工及民品配套企业的家底,而其中21家就位于渭滨区。随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渭滨区的决策者同样在思考,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区,土地资源已经捉襟见肘,如何进一步挖掘内部产业潜力?如何让过硬的军工产品与地方经济相融合?如何在这二者间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近年来,随着一项项卓有成效的举措,渭滨区正在走出一条“共享、共通、共赢”的军民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军民间平台共享
渭滨区作为全市军民产业融合的主战场,其中既有航天导航、烽火集团、凌云电器、中航宝成、长岭集团等军工企业,又有宝鸡北方照明公司等“民参军”企业。过去,尽管相隔不远,甚至只是“一条马路”的距离,但各个企业之间却几乎是“各在各家,各干各活”。如何打破这一现状?渭滨区的做法是,借助产业联盟和区域产业园区等大平台,实现军民企业间信息、技术、市场共享。
今年8月15日,宝鸡市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渭滨区举行。仅在该次会议上,渭滨区就分别与烽火、秦机、长岭等联盟企业签订精密齿轮传动部件及航天军工特种零部件、航电机载设备、钛涂层和高超纯钛粉设备开发等项目,总投资达20.3亿元。
渭滨区姜谭工业基地更是成为军民融合的“主阵地”。这里引进了凌云电器集团的凌云蓄电池项目和烽火集团总投资15亿元的烽火电子工业园项目。不久前,又依托渭滨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与西安特种飞行器工程研究院签约,引进了雷达、无人机生产项目。未来,这里将以姜谭工业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园为平台,大力引进军工智能制造项目,将姜谭工业基地建设成为军民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园区。
渭滨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在各个军民融合项目落地过程中,渭滨区都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在税务、土地等方面予以鼓励和倾斜。通过一系列措施,渭滨区正在形成“军工 +平台”、“军工 +区域经济”、“军工 +中小企业”的良好格局。
发展中产业共通
如果说在很多地方“军参民”、“民参军”产业大多以“点”的形式存在。而在渭滨区,这只是一种方式,当更多的“点”形成“面”,军工国企也从技术、人才等“支持”变为“支撑”,一个以以点促面、点面结合为“主题”的“军参民”大格局正在形成,渭滨区各个产业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共通融合力量。
“我们用了15名高层次科研人才,用了两年多才研制出这种 LED坦克灯。”烽火佰鸿光电科技公司副总经理贾重明告诉笔者,公司原本是一家以生产民用照明设备为主的企业,其生产的智慧路灯、隧道灯、投光灯、高顶灯等产品在民用行业内均属国内领先地位。两年前,他们凭借自身雄厚的科研实力,将目光投向了军用照明市场。最终,他们研制出了低耗能、高光效的坦克灯,具有良好的军用市场前景。
“我们在航空领域有自己的‘绝活’,也要在民用领域有自己的‘绝招’,军用产品与民用技术有许多共通之处。”日前,笔者在老牌军工国企中航工业宝成公司采访时,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向军说,企业面向市场的思路是“军用技术衍生、民用技术反哺”。基于这个思路,目前他们通过军用技术转化生产出了高性能的高铁传感器产品。据了解,该高铁传感器产品主要包括系列轴温报警器及相关测试设备、压力调节器等。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突飞猛进,该产品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点能带动面,面也能反哺点。在渭滨区,以点促面、点面结合的“民参军”、“军参民”之路正越走越宽,资源正越盘越活:凌云电器公司开发了民用车辆导航、音响和视频产品;长岭高端智能织造示范车间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宝成新型智能化纺织机械产业化项目、烽火公司智能电网配电保护系统产业化项目已经提上日程……
融合中实现共赢
军民产业融合过程,实际是一次跨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的深度融合,融合的过程中,军工企业是赢家,民用企业是赢家,渭滨区经济发展大局更是赢家。
渭滨区委书记张德科说:“2016年,渭滨区全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位列全省25个城区第六位,多年以来,渭滨区 GDP位居宝鸡各县区前茅,堪称宝鸡市区域经济发展龙头。其中,军民融合产业带来的红利功不可没,而且从未来看,必将对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推动军民产业融合,渭滨区在为各家军民企业搭桥梁、建平台的同时,还用优质服务力促各个军民融合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渭滨区专门成立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全面掌握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方面查找问题理思路,一方面扑下身子搞服务。驻区民营企业雷博公司因连霍高速建设需要搬迁,区政府积极协调长岭集团,将长岭的闲置厂房租赁给雷博公司,既帮助雷博公司解决了搬迁场地问题,又帮助长岭集团有效盘活了闲置资产,同时军民两户企业也在电子产品研发合作上达成了初步意向;积极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帮助驻区军工企业凌云公司解决十余年的土地手续难题,大力支持宝成精密制造园等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宝成航空、烽火电子、凌云电器、长岭电气等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渭滨区专用汽车、北照公司、中铁工程机械等中小企业在军民融合产业领域形成协作配套的集群化发展格局。
笔者了解到,渭滨区将充分借助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优势,积极为驻区企业提供支持,将2000万元产业基金通过银行放大到2亿元,不断推动企业发展产业项目,加强交流合作,抱团协作配套,争取年底促成亿元以上军民融合产业项目2个,聚集更多的资源优势,形成发展“共赢”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