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闻娟 刘凯 李晓军)今年以来,王益区立足区情实际,聚焦脱贫目标,整合帮扶力量,沉下来、融进去,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扎实推进全区脱贫攻坚工作。
第一书记勇做“先锋”。该区先后向全区有脱贫任务的36个村选派第一书记13名、党建指导员23名,建强基层组织,撬动贫困、攻坚克难,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在扶贫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到村后,主动了解情况,尽心竭力跑项目、千方百计抓产业、扎扎实实惠民生,有效解决了村民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提升了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目前,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共引进致富项目41个,协调各类扶贫资金600余万元,为贫困村、贫困户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难题120余件。同时,采取进村抽查、入户调查、民意测评和查看民情日记、考勤记录等形式,加强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的日常管理,有效督促了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责任落实,为实现全年脱贫攻坚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各级干部唱好“主角”。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整合工作力量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通知》,明确帮扶责任,建立“联村包户”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帮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结合全区“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包联村、包抓户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帮扶措施。30名区级领导包联36个有脱贫任务的村,签订“军令状”,做到了亲自问症把脉,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查督办;38个区级包村部门负责为包抓村提供强有力的人、财、物支持,帮助村上解决难题200余个;26名镇办包村领导时时掌控脱贫攻坚工作进度,抓牢全年4村、100户脱贫退出任务;51名包村干部负责宣传各级脱贫攻坚政策,协助落实各项惠农富农政策和扶贫措施;346名科级干部与全区446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形成了村村有队伍、户户有干部、事事有人帮的“联村包户”大网络。同时,坚持“让扶贫业绩为干部说话,让干部用扶贫成效说话”,对因工作不认真、不负责致使建档立卡信息不精准、落实帮扶措施不到位的启动工作问责;对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好、成效显著的,在提拔重用时优先考虑。今年,因脱贫攻坚工作履职不力问责干部8人。
村“两委”突出“关键”。“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通过实施“强化政策理论水平、提升业务能力、加强监督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四大举措,确保村“两委”做到贫困底数清、脱贫政策明、实施项目准、帮带队伍强、攻坚本领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组织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培训、致富技能培训等100余次,为落实全年脱贫目标,积极推行“党支部+X+贫困户”扶贫模式,抓实“一村一品”“三变改革”工程,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增强服务带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今年以来,共帮助36个村制定脱贫规划,协助实施13个贫困村25条道路硬化项目、9个亮化村庄项目和6个安全饮水工程。加大村干部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探索实行村干部绩效补贴与脱贫攻坚成效挂钩,有效增强了村级班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